肌酐从375降至110,肾功能恢复并有效清除毒素,他做对了什么?
肌酐由375下降至110,肾脏排毒功能得以恢复,他的关键举措是什么?
肌酐升高后还有可能降下来吗?
肌酐升高之后需要多久才能降下来?
肌酐升高后能降到多少,能否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我肌酐已经达到700多了,如何逆转肌酐升高,避免发展到尿毒症和透析呢?我真的不想透析......
这些问题都是围绕血肌酐的常见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
其实,肌酐升高的根本问题在于肾功能受损,本质上需要解决的就是肾功能下降的问题。
之前我们已经解答和分析过一些相关问题,但仍有一部分肾友不理解或不明白具体该如何降低肌酐。
还有一些人持消极态度,认为肌酐根本无法降低,听不进去任何建议。
生病后心态的转变对病情有很大影响。如果你保持积极的态度,会想尽办法控制肌酐水平,哪怕只降低几十个单位,也有助于延缓肾衰竭和尿毒症的发生。但如果你持消极态度,认为肌酐降不下来,不管医生说再多的方法和药物,你都会觉得不可能实现。这种固步自封的结果必然不好。等到最后你终于承认肌酐降不下来,早晚会发展成尿毒症时,这样的说法其实毫无意义。
为什么不能从肌酐刚开始升高时就积极调整心态进行治疗呢?结果未必完全如你所想象的那样理想,病情会有波动。但慢性肾病是一个只要治疗就能控制的疾病,尤其是当肌酐刚开始升高,肾功能损伤还处于早期阶段时,及时改善肾脏炎症、血液循环、纠正肾细胞缺血缺氧的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肾功能和肾小球滤过率。这一点在国际上也有共识。在系统治疗方面,西药和中医药方案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期,一些国外患者不远万里来就医,也收获满满,包括来自苏丹、新加坡等国家的患者。
今天我们也分享一位来自广西的肾衰竭患者的病例,她的情况相对恢复得还不错。
66岁的石女士最初发现病情是因为出现泡沫尿和双下肢严重水肿,被进一步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最初在当地的县医院治疗,主要是控制尿蛋白和缓解水肿。但由于期间多次反复,又转至市一级的桂林三甲医院进行治疗,同时联合中药系统性控制病情。然而病情一直不稳定,长期的蛋白流失导致了肾功能损伤。持续的损伤最终导致肌酐升高,最高时达到了375umol/L,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
因疗效不佳,于6月份转至我院。
【明确诊断】
肾衰竭、慢性肾脏病4期、肾性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高血压3级、矿物质代谢紊乱等。
【入院初查】
血肌酐202umol/L,尿素13.7mmol/L,血压高,双下肢水肿,恶心,食欲不振,偶有腹胀,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口干,胸闷心悸,畏寒肢冷,腰酸。
【出院结果】
血肌酐下降至110umol/L,尿素降至11.9mmol/L,血压控制平稳,贫血改善,不适症状消退。
治疗经历:
石大姐第一次来我院就诊时,虽然走路还可以,但有些气喘的症状。一到医院,她就焦急地问:“主任,我这个肌酐能降下去吗?肾衰竭还有救吗?”
安抚好患者后,详细询问病史(此处略去)。此外还有一点影响肾功能的因素是她没有重视的。
她虽然是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而起病,但她本人也有多年高血压病史。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流速度减缓,肾脏内压力升高,进而加速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展,导致蛋白流失反复发生,疾病不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
治疗期间,通过控制原发病,改善肾内压,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通过口服药和中医外治法刺激经络,活血化瘀,让体内的毒素通过多个排毒通道排出体外,三肾清毒(即通过肾脏、足部、汗液排除毒素),减轻肾脏负担,保护剩余肾单位。
中医口服药基础上联合外用疗法,配合外敷、督灸等方法,打通脉络、刺激穴位,增强肾脏血流灌注,激活修复肾细胞,同时提升肾脏自主排毒能力,将肌酐等指标降下来。2个月后,病情明显改善。从患者自身状态可以看出,舌苔不再厚重,脾肾虚弱情况有所好转。
复查结果显示,血肌酐水平下降到了110umol/L,血压稳定,乏力感消失,恶心、心慌、头晕等不适症状大为好转。
肾脏的排毒功能恢复到何种程度,既与剩余肾单位有关,也与肾脏血流的改善程度相关。降低肌酐、清除毒素是延缓尿毒症的关键,即便只降低4、50个单位也有助于减轻剩余肾脏的代谢负担。当然具体降到什么程度因每个人的病情而异,但只要下定决心去做,结果都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