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吴忠日报
马飞燕
飞机在河东机场缓缓降落,机身与跑道接触的瞬间,我激动地站了起来。舱门打开,那股熟悉且久违的气息,裹挟着家乡独有的温暖与亲切扑面而来。
29年前,年少的我背上行囊,奔赴上海求学。临行前,母亲紧紧拉着我的手,反复叮嘱:“到了那边,要照顾好自己,吃饱穿暖,别舍不得花钱……”父亲站在一旁沉默不语,只是默默将母亲亲手制作的家乡特产塞满行李箱,有馓子、油饼子等。
在上海的日子,霓虹与车流编织成巨大的网,我常常凌晨两点在写字楼里,对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表格发呆。高强度的工作让我似乎淡忘了远在西北的家乡,却总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或因同事一句“宁夏羊肉是不是特别好吃”,或听到家乡的点滴消息被击中软肋,思念的潮水汹涌而来,想起母亲晒在院墙上的豆角干,想起父亲用搪瓷缸子装着的八宝茶……
走在如今的吴忠街头,变化之大让我惊叹不已。曾经狭窄的街道变得宽阔平坦,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街边绿树成荫,公园、广场随处可见,人们在其中悠闲地散步、锻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走进一家羊杂碎店,熟悉的香气扑鼻而来。老板热情地招呼道:“欢迎光临,想吃点啥?”我说:“来一碗羊杂碎,加个油饼子。”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羊杂碎端上了桌。拿起筷子,轻轻夹起一块羊杂放入口中,熟悉的鲜香在舌尖散开,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街头巷尾寻找美食,放学后拿着攒了许久的零花钱钻进羊杂碎店大快朵颐,边吃边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美好的时光仿佛还在昨天,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走出店铺,漫步在黄河岸边。黄河依旧奔腾不息,河水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河边修建了栈道和观景台,人们在这里享受着生活的惬意。足球场、篮球场上的少年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我望着眼前的美景,心中满是感慨。这里是我的根,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无论走多远,无论离开多久,家乡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是我心灵的归宿。
这次回到家乡,我决定多待些日子,陪陪年迈的父母,听他们讲讲这些年家乡的变化,那些自己错过的故事;重拾那些曾经的美好,再去看看家乡那片熟悉的田野,去曾经的学校、玩伴家中走一走、聊一聊。我想把吴忠的新貌、家乡的温暖,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当返程的航班掠过黄河上空时,我贴着舷窗向下望去。暮色中的吴忠城闪烁着点点灯火,宛如洒落在黄河岸边的星辰。我知道,无论飞得多高,那些带着羊杂碎香气的记忆,那些镌刻在搪瓷缸上的时光,都将永远是我灵魂深处最温暖的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