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后,不吃饭测血糖多少是正常的?医生:别给自己放宽标准
更新于:2025-03-25 12:02:01

血糖,着实是困扰老年人的一项重要指标,那血糖的测量标准究竟是多少呢?真的能随意放宽吗?咱们不妨一同探寻一番。为了让大家更易理解,也让医学知识摆脱枯燥之感,下面来讲一个实际发生的病例,瞧瞧这其中的究竟。卢大爷今年六十五岁,退休前是建筑工地的技术员,那时天天与钢筋水泥为伴,眼光犀利,经他手的工程质量从不出差错,靠着那股认真劲儿,赢得了众人的尊重,仿佛是工地上的“定海神针”。

可退休后,他的生活就如奔腾的大江汇入了平静的湖泊,没了往昔的波澜壮阔。近来,卢大爷迷上了茶道,老街的茶馆几乎每天都有他的身影,往茶桌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天南地北的话题都能与人畅聊一番,好似沉浸在一个别样的社交世界里。这天,卢大爷又如往常般晃晃悠悠来到茶馆,点了一壶龙井,悠然地泡上。

旁边几位老友正聊着热门的健康话题,这时,一个声音突兀响起:“哎,你们知道早上起来不吃饭测血糖多少算正常吗?”卢大爷抬眼一瞧,是坐在边上的老张头。老张这一开口,茶馆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了些,毕竟大家都上了年纪,健康话题可没人绕得开,就像一片阴云笼罩在众人头顶。

老张头一边搅着杯子里的茶叶,一边接着说:“我跟你们讲,我那天早上测血糖,6.8呢,结果我儿子还说我没事儿,说什么‘你看你退休了,也不累,放宽标准嘛’,我就琢磨着,我这到底算不算正常呀?”“6.8不高吧?”旁边刘阿姨插了句嘴。

卢大爷听着,心里泛起了丝丝波澜,他身体向来还算硬朗,前几年体检时医生提过有点高血糖,不过当时没太在意。可最近听朋友们聊得多了,心里也存了些疑惑,今儿又听老张这么一说,卢大爷决定回家测测自己的血糖,再去医院找专业医生问问情况,就像要解开心中一团乱麻似的。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卢大爷就在家拿血糖仪测了一下,结果竟显示7.1!他心里猛地“咯噔”一下:“这好像不太对劲啊。”想到这儿,他决定立刻去医院找医生问个明白,可不能再听朋友们的片面之词了,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如同守护珍贵的宝物一般。到了医院,卢大爷挂了个普通内科号,排了会儿队,终于轮到他了。坐诊的是位姓王的医生,看着三十来岁,戴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像个知识渊博的学者。

卢大爷一进门,王医生便热情地打了招呼:“大爷,您有什么不舒服的吗?”卢大爷也不兜圈子,直接说道:“医生啊,我这几天测了下血糖,早上空腹7.1,我听朋友们说6点几算正常,您给我看看,这到底咋回事呀?”王医生听后,点点头,顺手从桌上拿起一张表格递给卢大爷,说道:“大爷,咱先别急,您看看这个表,早晨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一般在3.9到6.1毫摩尔每升之间呢。”

“您刚说测的是7.1,确实有点高了,不过也不用太紧张,很多时候血糖高一点和测量时的状态、前一天晚上的饮食都有关系,就像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着它的数值。”卢大爷心里稍稍放松了些,又忍不住问道:“那我这个算糖尿病吗?”王医生摇摇头,耐心解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一般是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两次,或者是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每升。”

“您这就一次7.1,还不能完全确定,得再做一次检测,如果第二次还是超过这个值,那才需要考虑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就像要经过层层关卡来判定一样。”说到这儿,卢大爷有些不耐烦了:“那这不就是说我已经接近糖尿病了?”王医生见状,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大爷,别急呀,这个数值确实有点高,但糖尿病可不是一下子就能确诊的,而且,咱们现在有很多预防和控制手段呢,最关键的还是调整生活习惯,就像抓住控制健康的关键‘钥匙’一样。”

卢大爷听了,不由得点点头,心想确实,平时在茶馆里聊的那些,大多都是一知半解,还是医生说得靠谱,仿佛拨云见日般清醒了些。就在这时,王医生忽然说道:“其实,大爷,像您这种情况可不少见,现在大概有1.1亿糖尿病患者,差不多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而且更多的,是那些还处在糖尿病前期的人,您知道有多少吗?超过5亿呢!”

卢大爷听到这个数字,眼睛瞪得老大,惊叹道:“这么多人啊?!”王医生点了点头:“是啊,很多人像您一样,可能一开始都没意识到自己血糖已经偏高了,就像蒙在鼓里一样。”“等发现的时候,其实已经离糖尿病不远了,不过呢,好消息是,只要早发现、早干预,还是能很好地控制住的,就像及时拉住了走向疾病的缰绳。”

听了这话,卢大爷不禁有些后悔,自己平时吃得多,在茶馆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运动少,难怪血糖会高,他摸了摸肚子,叹了口气:“看来以后得少吃点,得多走动走动了。”医生笑着点了点头:“没错,大爷,适当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您别看这一点点变化,长期坚持下来,效果可比吃药好得多,就像水滴石穿,慢慢就能改变健康状况呢。”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