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认知里,每天睡满 8 小时仿佛是健康睡眠的 “铁律”。但当我们将目光聚焦老年群体,就会发现这一规则似乎并不完全适用。很多老人即便睡足 8 小时,白天依旧困意连连,而部分人只睡 6 小时却精神抖擞。这不禁让人疑惑,睡眠的 “黄金标准”,到了老年阶段,是否该重新审视呢?
睡太久,身体反而 “吃不消”
退休之后,不少老人觉得终于能弥补年轻时熬夜忙碌缺失的睡眠,于是开启了 “补觉模式”,每天睡 9 小时甚至 10 小时。但这种做法,真的对健康有益吗?曾有一位患者,严格遵循每天 “8 小时睡眠”,有时甚至睡超 10 小时。可事与愿违,他白天总是脑袋昏沉,像顶着一团迷雾,稍微活动一下就困得不行,记忆力衰退速度也远超同龄人。
其实,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睡眠时间过长,尤其是超过 9 小时,脑部的供氧量会下降。大脑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氧气不足,运转便会受阻,功能退化速度也会加快。相关数据显示,每天睡眠超 9 小时的老人,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比保持 6 - 7 小时睡眠的人更快,而且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也会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与年轻人不同,睡眠需求也有差异。睡得太久,脑部供血受影响,大脑逐渐 “变懒”,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所以,与其执着于睡满 8 小时,不如顺应自己的生物钟,探寻真正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前 “降温”,安享整夜好眠
许多老人晚上睡眠质量欠佳,常常半夜醒来,然后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再入睡,还有些人因夜间出汗、燥热而被扰了清梦。曾经有一位患者,夜里频繁出汗,醒来后浑身燥热,心烦意乱。经过仔细询问和观察,发现原来是他的睡眠环境温度过高。后来,他调整了卧室温度,睡眠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人体入睡时,核心体温需要下降 0.5 - 1°C,才能顺利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如果睡前室温过高,或者盖的被子过于厚重,身体散热就会受到阻碍,深度睡眠的质量自然大打折扣。有研究建议,老年人的卧室温度最好维持在 18 - 22°C。同时,可以适当选择轻薄些的被子,或者在睡前用温水泡泡脚。泡脚能促使血管扩张,加快身体散热降温。倘若在睡前创造一个适宜降温的环境,让身体自然冷却,就能有效减少夜间觉醒次数,提高整体睡眠质量,让深度睡眠的时间得以延长。
先 “睡心” 后 “睡身”,告别入睡难题
不少老人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心里就犯嘀咕,是不是自己得了失眠症。有些老人甚至依赖安眠药助眠,可即便如此,夜里依旧容易醒来。有一位患者,长期饱受入睡困难的折磨,每晚都在焦虑与疲惫中挣扎。后来深入探寻原因,发现问题并非出在身体的睡眠障碍上,而是他的大脑压根儿就没做好 “关机” 准备。
研究指出,大脑在睡前需要一段 “过渡期”。如果睡前还在看手机、与人激烈讨论,或是被焦虑情绪笼罩,神经系统便很难迅速放松下来。对于年过 60 的老人而言,入睡前,应先让内心平静下来,再让身体进入休息状态。可以在睡前做一些舒缓的活动,比如听一段轻柔的音乐,让音符如潺潺溪流般抚慰心灵;做几个简单的伸展动作,放松紧绷的肌肉;或者仅仅是闭目养神 15 分钟,让大脑慢慢切换到 “休息模式”。这样做远比直接躺在床上强迫自己入睡更有效果。很多人以为自己患上了失眠症,实则可能只是没有给大脑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
侧睡,为大脑健康 “护航”
很多老人认为仰睡符合人体结构,对脊椎有益。但事实上,过了 60 岁,侧睡或许才是更健康的睡眠姿势。曾接诊过一位患者,他睡眠一直断断续续,白天脑袋昏昏沉沉,提不起精神。经过详细检查,发现他脑脊液的代谢效率较低。后来,他尝试调整睡姿,一段时间后,精神状态竟有了明显改善。
研究表明,人体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会像勤劳的 “清洁工”,清除大脑代谢产生的 “垃圾”,其中就包括被视为阿尔茨海默病重要病理因素的 β 淀粉样蛋白。有研究显示,侧睡时,脑脊液的清除效率相较于仰睡有显著提高,认知障碍的患病风险也随之降低。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长期保持仰睡姿势,脑部代谢废物容易堆积,加速神经退化。适当调整为侧睡,尤其是右侧睡,不仅能减少胃食管反流,还能助力大脑更高效地排毒,让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维持得更好。
睡前饮水有讲究,避免夜尿扰清梦
不少老人有睡前喝水的习惯,觉得夜里容易口渴,不喝点水润润喉咙,心里就不踏实,难以入睡。但有一位患者,长期被夜尿问题困扰,每天凌晨两三点总会准时醒来上厕所,之后便难以再次入睡,导致白天疲惫不堪。经分析发现,他睡前饮水的方式存在问题。
研究发现,夜尿频繁是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 60 岁以上人群,膀胱功能逐渐退化,即便尿量不多,也容易产生尿意。数据显示,60 岁以上人群中,夜尿两次以上的比例高达 40%。频繁起夜会打断深度睡眠,让人越睡越累。如果老人容易夜尿,晚饭后两小时内尽量少喝水,尤其要避免饮用茶、咖啡等具有利尿作用的饮品。睡前可以小口抿几口水湿润喉咙,但千万别一次性大量饮水。如果白天水分摄入充足,晚上其实并不需要额外补充过多水分。减少起夜频率,才能保障深度睡眠的完整性。
睡眠并非简单的 “时间达标” 就行。年过 60,睡眠质量远比时长更为关键。入睡前让大脑放松,做好身体 “降温” 准备,选择侧睡助力大脑排毒,合理控制睡前饮水减少夜尿。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