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无论是学习小的生活技能,如打球、开车、弹琴、烹饪,还是提升关键的工作能力,如写作、销售、编程、设计,都离不开 大量的练习 。但是,我们通常对练习有很多误解。
— 练习就是不断重复吗?
— 不是。
不断重复只是“天真的练习”,无法带来进步。“ 正确的练习 ”,需要好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什么是刻意练习
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证明,天才的能力并非生而有之, 训练可以创造我们以前并未拥有的技能 。
在最发达的行业或领域,每一代人都将他们从上一代人那里学到的经验和技能传承下去,他们的训练方法令人惊讶的一致。
练习遵循着非常相似的一系列原则,这种练习,就是刻意练习。它是一种 有目的的练习 ,而且知道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去达到目标。
刻意练习的内容
艾利克森1993年提出刻意练习的时候,就强调它和机械重复及玩耍互动不同。简单重复、随随便便,不会带来进步,就像吃一万小时饭不会成为美食家,说一万小时的话不会成为演讲家。
他把 刻意练习 总结为以下 要点 并提出对应的 自检问题 。
☑ 避免自动完成
自检问题: 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识地刻意提升,还是在自动完成?
☑ 离开舒适区
自检问题: 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离开了你的舒适区域,让你觉得需要付出额外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做好?
☑ 牺牲短期利益
自检问题: 有多长时间,你没有为了训练而牺牲短期绩效?
☑ 大量重复性训练
自检问题: 你在多大程度上,对某一项能力进行了大量重复性训练?
☑ 持续地获得反馈
自检问题: 在我想刻意练习的领域,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得到反馈?
刻意练习的特点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样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方法的技能。训练的方案应当由导师或教练来设计或监管,他们既熟悉杰出人物的能力,也熟悉怎么样才能最好地提高那种能力。
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因此,它需要人们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一般来讲,这并不令人心情愉快。
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目标
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目标,不是指向某些模糊的总体改进。一旦设定了总体目标,导师或教练将制订一个计划,以便实现一系列微小的改变,最后将这些改变累积起来。从业者能够看到他的表现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是有意而为的
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也就是说,它需要人们 完全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简单地遵照导师或教练的指示去做,还不够。学生必须紧跟他练习的特定目标,以便能做出适当的调整,控制练习。
包含反馈以及调整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在练习的早期,大量的反馈来自导师或教练,他们将监测学生的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必须学会自己监测自己。这种自我监测,需要高效的心理表征。
产生又依靠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提高水平与改进心理表征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可偏废。随着人们水平的提升,表征也变得更加详尽和有效,反过来使得人们可能实现更大程度的改进。
着重关注过去获得的技能
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得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有针对性地提高那些方面,并且几乎总是包括构建或修改那些过去已经获得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逐步的改进最终将造就卓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