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有癌,身体有提示?医生:这几处若出现异常,趁早就医检查
更新于:2025-03-28 05:02:48

你有没有想过,甲状腺癌居然能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你体内,而你的身体可能已经给了你警告信号,却因为种种原因你没去留意?

这个问题不小,毕竟甲状腺癌往往不会在早期表现出明显症状,很多人可能只有在健康体检或者不小心出现严重症状时才会被发现,常常是因为某个小细节被忽视,才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根据我在医院的多年经验,甲状腺癌通常没有明确的早期症状,或者说,它的“预警”往往是细微到你不容易注意到的。

其实,甲状腺要是有问题,身体会给我们一些信号,要是能及时发现这些信号,早点检查,就能早点发现问题,大大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要当心声音

很多人不知道,甲状腺癌其实和声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常常将喉咙不舒服归咎于感冒、过敏或者是长期说话、喊叫所造成的喉咙疲劳。

然而,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讲话时出现声音嘶哑、沙哑、甚至喉咙发紧的感觉,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就值得警惕了,事实上甲状腺肿瘤可能压迫到喉返神经,影响到发声功能。

有位患者,她一直以为自己的声音沙哑是老年人嗓音疲劳的正常现象,毕竟她的声音也确实很大,也很容易用力说话。

她一直忍耐了半年多,直到自己发现早上起床时咳嗽有些困难,喉咙有异物感,才觉得不对劲,经过检查,才发现她的甲状腺肿瘤已经开始压迫到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变得沙哑。

所以,声音变化可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如果出现声音沙哑、嘶哑,并且这种症状持续超过两周,特别是没有明显感冒史的人,最好尽早去医院做检查。

脖子上的肿块

另一个常见的甲状腺癌“提示信号”就是脖子上出现肿块,很多人一看到脖子有包块,就会想是不是淋巴结肿大,或者是不是哪里受伤了。

毕竟,脖子上长个小包,很多人都不会太在意,但问题是,如果这个肿块不是由外伤引起的,而是逐渐增大,或者摸上去有硬块感、边缘不规则,就要警惕了。

有一个患者,平时生活规律,体检也很正常,没什么特别的健康问题,某天他发现脖子右侧有一个小肿块,一开始也没在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肿块没有缩小,反而有了逐渐变硬的趋势,再后来,他发现自己吞咽食物的时候也有些不舒服,好像有东西卡在喉咙里,最后,经过检查,肿块被确诊为甲状腺癌。

脖子上长包,很多人不当回事儿,以为就是淋巴结肿了,或者是因为感冒,其实这可能是甲状腺癌的一个常见信号,可千万不能小瞧了。

殊不知,甲状腺肿瘤的早期症状往往是脖部肿块,尤其是当肿块开始增大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及时检查才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突然的体重变化

大多数人对于体重的变化往往归因于饮食不当或运动不足,但你有没有想过,突然的体重下降或增加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信号?

甲状腺癌虽不会直接致使体重剧烈变动,然而其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进而使体重产生一定波动。

有位患者患者,身材一直保持得不错,平时也没什么太大的健康问题,突然有一天,她发现自己在几个月内体重减少了15斤,完全没有做特别的饮食调整,也没增加运动量。

她一开始特别纳闷,以为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肠胃病,后来去医院一检查,医生才发现是甲状腺功能出了问题,最后确诊是甲状腺癌。

体重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无明显缘由的情况下,值得我们格外留意。如果你发现自己在短时间内体重大幅度波动,无论是减轻还是增加,都应该去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排除甲状腺问题,避免因忽视小症状而引发大问题。

疲倦感和精神状态

很多人觉得,总是感觉累、没精神,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生活作息不规律,但其实,这些情况有时候也可能是甲状腺出了问题的信号。

如果你经常感到精力不足、易疲劳,甚至做什么事情都觉得没劲,可能甲状腺出现了问题,甲状腺肿瘤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能导致体内代谢功能紊乱,进而产生明显的疲劳感

有位患者,她总是觉得自己无精打采,晚上睡觉时也会失眠,白天常常没办法集中精力工作,她以为是因为加班太多,工作压力太大,于是一直拖着没去看医生。

直到她感到自己越来越没有力气,甚至稍微活动一下就容易气喘,才去做了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甲状腺癌。

所以,长期的疲劳感、精神不集中并不是简单的工作问题,特别是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应该提高警惕,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了解身体的真实状况。

甲状腺癌并不是一个容易被察觉的疾病,但它在早期常常给身体发出一些“非典型”的信号,身体的一些变化,如声音沙哑、脖部肿块、体重波动、持续疲倦等,可能都是甲状腺癌的早期提示。

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身体有任何不适,千万不要拖延,早日去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降低癌症的危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甲状腺癌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贺丹阳,邓伟,张英霞.超声造影剂Sonazoid(示卓安)用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初步进展[J/OL].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1-4[2024-10-19]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