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沧县中学
务实之笔绘教育新图
郭云静 何 菲
在沧县中学举行的校园运动会上,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
建校74载的沧县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贯彻“厚德启智 心怀天下”的教育方针,矢志不渝地运用教育的强大效能,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向着更加灿烂的未来奋勇前行。
近年来,沧县中学全体教职工全力向前、争先创优,用孜孜不倦的“爬坡精神”,攀登一座座发展高峰。“2024年高考,我校强基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高二年级的冯德宣同学在期末统考中拔得全市物理类头筹;学校也在这一年获得‘沧州市先进集体’等多个荣誉称号。”沧县中学党委书记张丙友言语间难掩自豪之情。
青蓝辉映 薪火相传
于文静是沧县中学高二年级清北班的班主任,也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她告诉记者,沧县中学教师队伍中有124名党员,他们冲在教学一线,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去年,她跟随学校到衡水等地学习,在带班理念、授课方法等方面受益匪浅。
“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2024年,沧县中学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校领导值班组每天早晨在教学楼门口迎候班主任上岗,全校75名班主任到班到岗率100%,教师候课率100%,学生违纪率几近于零。
“要想有好班,必须有好班主任。”沧县中学结合“五名工程”要求,持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赴名校参观学习、推进“青蓝工程”、举办班主任素质大赛等途径,不断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涌现出徐凤琴、吴秀艳、杨锦涛等众多优秀班主任。在他们的带领下,省市级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学生层出不穷。
“要想有好学生,必须有好教师。”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学校狠抓教师队伍整体建设。通过设置各年级党员教师示范岗,亮党旗、作表率;组织外出学习、聘请专家到校开展培训讲座,帮助教师增强师德观念、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立导师制培养模式、开展精品课展示和优质课竞赛等,加强岗位练兵,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思维共振 精准“滴灌”
2024年,沧县中学在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
集体备课,“五步闭环”。落实“一人主备、人人初备、共同研课、补充复备、课后反思”的流程,每日上午第三节课全校教师分学科组展开教研,备课组长全程参与、指导,确保教研实效。
高效课堂,“六疑推进”。立足“把学生引入学习状态”的目标,沧县中学形成了“预习质疑—自主解疑—点拨激疑—二次答疑—训练拓疑—反思释疑”的“六疑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以引领、点拨为主,讲练结合,注重课堂留白和学生参与,坚决杜绝“满堂灌”,努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作业管理,“三全机制”。作业全批全改,教师每日批改作业并标注错题,年级部每周抽查,学校每月通报;全程跟踪,建立“学生错题档案”,针对学科薄弱点推送针对性练习;将作业设计和批改质量纳入教师考核项目。
优生培养,“一生一策”。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定制“强基计划”“竞赛培优”等方案,实行学科导师与生涯规划导师“双师护航”,并在专项计划、强基计划、学科竞赛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润德无声 塑心铸魂
采访间隙,记者漫步于校园。操场上,学生们正享受“阳光大课间”的美好时光。他们挥洒汗水、尽情奔跑;课间操的口号声响彻校园,让人感受到青春的无限活力。
2024年,沧县中学继续贯彻“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阳光品质。将习惯养成精细化,开展了“文明礼貌月”“行为规范月”等系列活动;推行学生自治管理,日督查、周评比,定期颁发流动红旗;创立“阳光大课间”体能积分制,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从而使孩子们的体质合格率提升至98%。
以“成人礼”“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为载体,沧县中学构建了“爱国、感恩、责任”三位一体德育体系;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心理情景剧展演和专业筛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学校充分发挥榜样力量,以点带面,优化校园文明环境。实施“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行动,学生干部和共青团员佩戴身份徽章,带动全体学生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今年,沧县中学将按照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要求,以打造“名师工作室”、优生培养等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擦亮学校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