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蓝莓,栽培技术的关键点
更新于:2025-04-04 00:26:35

学习蓝莓栽培技术的关键点

0 引言

蓝莓不仅口感好,还被用于饮料加工中,可以实现深度加工,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蓝莓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所以在不断增加市场份额。蓝莓栽培有着一套完整的流程和体系,但是在栽培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利用技术手段和栽培经验进行改进,开发更多的品种,提升蓝莓的产量。

1 我国蓝莓的栽培现状

蓝莓在我国的种植时间比较晚,是从国外引进的水果品种。蓝莓在引进完成之后逐渐在我国形成产业化发展,所以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于2003年完成首个蓝莓生产基地,为蓝莓的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试点。我国蓝莓栽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新时代。我国从海南到黑龙江等近30个省市都已实现蓝莓的规模化种植,保证市场中有源源不断的蓝莓供应 。

2 蓝莓的生长特点

蓝莓的原产地是北美洲温带至亚热带地区,经过多年的人工培育在我国已有多种蓝莓种植。不同的蓝莓品种对土壤、气候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北高丛蓝莓,树高1.5~2.0 m,具有较强的抗寒性,一般适合种植于低于7.2℃的气候条件下,至少需要处于低温环境800 h,所以适合在我国北方种植。南高丛蓝莓,树高1.0~1.5 m,具有良好的耐湿热性和较差的抗寒性,所以其处于低温环境应少于600 h,适合在我国南方环境种植。半高丛蓝莓,属于高丛蓝莓与矮丛蓝莓的杂交品种,树高0.5~1.0 m,具有极强的耐寒性,可以处于极低温的生长环境,所以要处于冷温环境1 000~1 200 h,适合在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矮丛蓝莓,树高0.3~0.5 m,以野生为主,可以处于-40℃的环境中,适合种植在我国东北地区。兔眼蓝莓,树高2.0~5.0 m,抗寒性较差,一旦低于-27℃就容易出现受冻的情况,只需要处于低温环境350~650 h,具有高产的性能,可以先试点种植,取得好的效果之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我国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湿热,适宜利用露地种植,但是我国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寒冷,北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以露地种植为主,而南高丛蓝莓、兔眼蓝莓主要是温室种植 。

蓝莓属于多年生果树,在前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成本,在未来可以获得长期的收益,所以更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蓝莓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光照才能有优质的果实,所以蓝莓种植应选择可以实现长时间光照的土地,还要注意对植株进行修剪,保证其在生长过程中可以获得充足的阳光。蓝莓种植应选择在开阔的山地、丘陵地带,避免种植在具有污染的地带,为蓝莓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水文和空气等条件。种植蓝莓的土壤以砂质土壤为首选,将土壤的pH值控制在4.0~5.5,保证蓝莓获得良好的土壤环境。蓝莓生产的土壤中应具备至少3%的有机含量,确保蓝莓在生长过程中可以获得充足的营养。如果检测到的土壤不能满足蓝莓的种植条件就要改善土壤环境,确保符合土壤条件之后再进行蓝莓种植 。

3 蓝莓的栽培技术及其关键点

3.1 育苗

蓝莓的种植要利用硬枝扦插实现育苗,具体的做法如下:第一,在蓝莓萌芽之前从健康的植株上选择

一年生枝中下部作为扦插的枝条,按照8~10 cm的长度在蓝莓的基部芽下斜剪斜插。每年2月份左右可以选择枝条进行冷藏以便后期大规模育苗。第二,插条储存。将已经剪好的枝条以100根作为一捆,并利用湿锯末或者苔藓等物体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做好储存。第三,浸药催根。将插条的1~2 cm处浸泡在萘乙酸或者吲哚丁酸中,时间通常为24 h。第四,进行扦插以及扦插完毕之后的植株管理。将植株的距离设置为5 cm×5 cm,并将大部分插条放在湿润的河沙插床中,将露出一个顶芽的插条进行扦插,但是扦插的过程中要把顶芽掐掉。将已经扦插完毕的植株放置在阴凉处,保持其湿润的状态。待经过60天左右的发育之后,将植株移栽到25℃的环境中,当叶片转绿之后将植株移栽到营养钵中,经过3天的阴棚之后放在阳光下,之后进行施肥,频率为一周一次,以保证蓝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施肥完毕之后要用水将叶片上的肥料及时冲洗掉,避免因施肥过多对叶片产生影响。等到根系生长状况良好的时候可以将其移栽到土壤中 。

3.2 建园

第一,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蓝莓种植。蓝莓喜光,所以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地带,尽量选择地形开阔、有便利排灌条件并且远离污染的平地或者丘陵作为种植园。如果选择在山地等地带进行种植,为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蓝莓种植之前要对土地进行修整。第二,整地施肥。在蓝莓种植之前要先使土壤增肥,以保证蓝莓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养分。根据土地的行向挖种植沟,通常挖深为50 cm、宽100 cm的沟。种植沟挖好之后,种植人员可以逐层撒入有机肥。为了避免蓝莓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也应撒入针对性的肥料。所有肥料撒完之后要进行回填,回填完毕之后形成高垄,并对土壤的pH值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蓝莓生长的土壤要求 。第三,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使用扦插法进行育苗,不同品种的蓝莓要设置不同的植株行距。蓝莓的花难以通过风进行传粉,而是需要蜜蜂进行授粉,所以在蓝莓的栽培过程中要选择2~3个具有一致花期的蓝莓品种进行隔行栽植,将授粉数据控制在1∶1或者1∶2。

3.3 土肥水管理

第一,做好土壤管理。蓝莓的土壤中不能含有除草剂成分,做好如锯末、稻草等有机物的覆盖,并在上面撒上碎土以防出现被大风吹走或者火灾等情况,保持土壤肥力。控制土壤温度,增加土壤肥力,促进蓝莓的生长。在蓝莓植株的两侧用无纺布等材料覆盖,减少杂草。定期做好土地pH值检测,做好酸碱物质中和,将pH值控制在4.0~5.5。第二,适度施肥。蓝莓树对肥料的量需求较低,所以应保持肥料的适量。在保证土壤的肥力时,蓝莓只需要氮、磷、钾元素,并且对氮、钾的需求量比较大,对磷的需要相对较小,所以可以选择氮钾复合肥,保证蓝莓的全面生长。蓝莓在种植1年之后,不能过早施加肥料。在成活抽梢之后开始第一次施加复合肥;第二次追肥在蓝莓的生长旺季,施加硫酸钾型复合肥 。

3.4 整形修剪

蓝莓的植株较高,枝条数量不确定,所以需要定期修剪,例如,高丛、半高丛以及兔眼蓝莓等品种需要将植株高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些蓝莓品种结果较早、具有高产量以及整形较为容易。前三年的蓝莓植株可以任由其自由生长,使其可以扩大树冠,以增加果量。在冬季可以将一些病枝、密枝、弱枝修剪掉,保证蓝莓植株的顺利生长。对于生长过高的植株进行及时修剪,而对于寄生主枝上的粗壮结果枝进行修剪。如果是树龄超过15年的蓝莓在冬剪时要剪除老枝,留下粗壮的枝干以培养新的枝条。对于矮丛蓝莓,因为其植株较低,所以树势较弱,要增强树势。在冬剪时只剪掉细枝、弱枝和病枝等,保证其多多结果。

3.5 花果管理

第一,做好疏花疏果。成年之后的蓝莓植株花量较大,所以要在花期对一些弱枝、病枝、密枝进行剪除,并且将过长的枝条剪短。在每个粗枝上的花序控制在5~7个,中庸枝上的花序控制在3~5个,而过长枝上的花序要控制在10个。通过剪除枝条进行疏花,保证营养供给,扩大果个,提升蓝莓的果质。第二,保花保果。种植人员要在蓝莓未开花之前在树冠上进行喷洒硼砂(含量为0.1%~0.2%),提升蓝莓植株的抗逆性,促进花芽的生长,提升坐果率。利用蜜蜂进行授粉。在蓝莓开花期间,禁止喷洒农药,可以通过放蜂实现授粉,也可以利用野生蜜蜂进行授粉。在蓝莓花期除了施加肥料之外还可以增加20 mg/L赤霉素溶液,提升坐果率。第三,促进蓝莓果实的着色。蓝莓只有获得充足的光照才能实现均匀着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蓝莓不能过度直晒,适当增加磷酸二氢钾溶液,提升抗逆性,增加着色。在蓝莓植株上设置遮阳网,避免暴晒,调节果实的成熟期。

3.6 病虫害防治

蓝莓树出现的病虫害种类相对较少,通常以蛾类、果蝇、蚜虫、灰霉病等为主,可以做到对症下药。种植人员在蓝莓冬季落叶之后清理好种植园,并将园内的落叶、落果等集中起来进行烧毁和深埋,并喷洒相关的溶液,做好病虫害的预防,从源头进行病虫害控制。在蓝莓的生长时期,病虫害容易滋生,所以要采用高效并且低毒的农药进行喷洒治理,并且农药要实现交替使用,严格按照农药喷洒的间隔周期进行控制。可以在蓝莓开花之前进行一次农药喷洒,在溶液中混合杀菌剂和杀虫剂,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治理。蓝莓花凋零之后,可以再进行1~2次的农药喷洒,做到对蚜虫、灰霉病等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保护花果。在蓝莓进入着色期后不可以再喷洒农药,避免产生农药残留。为了避免农药的过度使用,种植人员可以在种植园内放置粘虫板和杀虫灯。因为果蝇具有比较强的繁殖力,所以必须将其及时控制,注重保持园内的卫生,及时清理落叶、落果等杂物。针对防止果蝇,种植人员可以利用糖醋液进行诱杀。

另外,蓝莓在果实成熟之后非常甘甜,会吸引鸟类采食,这容易破坏果实的完整度,所以园内可以设置稻草人、彩带或者吓人的录音进行驱赶。也可以设置防鸟网,实现对蓝莓果实的有力保护。

3.7 采收和存储

蓝莓果实表面呈现蓝紫色之后经过3~6天的时间才能变成紫黑色,这是果实成熟的标志。果实完全熟透之后就会软化、落果,所以种植人员不能等到完全成熟之后再采摘,通常是等到八九分熟时就已经开始采摘。如果采摘的时间过早就会导致果实个头较小并且口感较差,这会影响蓝莓的品质,进而影响其销售价格。如果蓝莓采摘时间过晚就会造成果实熟透,不易储存,在后期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坏果的情况。不同品种的蓝莓的成熟期也会存在差异,但是基本上是在20~40天,所以种植人员要做到分批采收,通常是一周一次。采收适合在早上或者阴天进行,不适合在高温天气或者中午进行。在采收时期的前20天要停止灌溉,以提升果实的耐存储性。种植人员在进行采收时要注意佩戴手套,不要过于粗暴地采摘蓝莓,而应该轻轻采摘,避免损坏果实。蓝莓采摘要做到轻拿轻放,多使用人工采摘,避免因为使用机械将果实损坏的情况,增加坏果成本。做到对蓝莓的“一条龙”服务,包括种植、采收、储存、销售等环节,将坏果及时剔除。根据果实的大小进行果品分级包装、销售,整齐码放在果箱之中,分为上下两层。已经包装好的蓝莓果实要在5 h之内放入冷库内,并将冷库温度控制在0~10℃、湿度控制在85%~95%,使用冷链运输,做好保鲜工作,避免阳光直晒,最后将其放置在对应的冷库或者冷藏室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蓝莓是一种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多的水果,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蓝莓作为引进品种,在我国种植的时间较短,所以应深入分析其生长特点,熟悉栽培技术,把握栽培关键点,促进蓝莓的生长。栽培蓝莓应着重关注育苗、施肥、田地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存储等环节,提升坐果率,增强蓝莓的抗逆性和保鲜度,这样才能提升蓝莓种植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