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报
“有人把工作租给我了”
工作转包流行,是职场智慧还是暗藏危机?
■劳动报记者 张锐杰
“有个人好像把自己的工作租给我了。”“高薪找长期外包。”“第一批跨国外包已开始合作,感觉良好。”……近期,一场关于工作转包的狂欢在年轻职场人中流行。职场人们自诩为工作上的“二房东”,将工作转包出去,期望通过“钞能力”化解工作的繁琐。而在“招聘帖”下方,则是许多寻找机会的人,他们尽情自我推销,希望分一杯羹。记者调查发现,工作转包看似你情我愿,实际却蕴含许多风险。
现象
工作转包流行
多集中于文书类工作
“有个人好像把自己的工作租给我了。”在某社交平台上,这是一条收获了近2700条评论的热门帖子。帖主讲述了自己通过代写文案赚钱的经历,其“业务范畴”包含朋友圈文案、推文、演讲稿、汇报等。在帖子的最后,该帖主认为,这类似于二房东,把工作转包,也是一种赚钱的思维。
在这篇帖子下,许多人对此表达了极高的兴趣,纷纷留言。这些留言多集中在两种类型,一种是急需寻找服务的职场人,他们坦言,花钱转包工作,不仅省时省力,还顺便体验了一把当“甲方”的快乐。而另一类人则在寻找机会,他们留言自荐,甚至直接贴出简历,明码标价。一些从事过类似工作的人还分享心得:收钱办事,还不用处理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剥离了职场环境的工作看起来更加纯粹,工作效率也直线上升。
在社交平台上,类似的帖子并不少见,有人招人,有人自荐,甚至有人做起“跨国工作转包”等中介业务。事实上,社交平台之外,一些电商平台上早已有类似服务售卖。记者梳理发现,转包工作多集中于文案写作、PPT制作、EXCEL表格制作等文书类工作。以文案书写为例,记者询问了几名服务提供者发现,价格标准并不一致,千字文的价格从100元至500元不等。一名卖家表示,代写价格按字数计算,千字200元至400元不等,收费视难度而定。
调查
工作转包
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好”
工作转包看似商机无限,实际果真如此吗?记者分别以承包工作和购买服务的名义进行探访发现,这一行竞争激烈,接活、派活远不如想象中美好。
记者在多条相关帖子下承揽“代写文稿”的工作,并试图加入工作转包群,然而,截至记者发稿,这些“求职信息”石沉大海,并未得到回复。仅有一名“同行”误以为记者在寻找写手,私信询问,“你好,还需要写稿吗?可先试稿。”
激烈的竞争,迫使服务提供者们互相内卷,一名文案代写者给记者报价千字200元至400元,见记者心有顾虑,直言“第一次合作可以按50%收费,看看效果。”而另一名代写者则直接开出更低筹码,不仅千字仅收100元,还承诺“可反复修改,改到满意为止”,且价格还能再谈。
对于买家而言,屏幕对面的服务提供方质量良莠不齐,招人犹如雾里看花,想找到合拍的并不容易。在记者寻找代写服务的过程中,有代写者表示,虽然没接触过类似题材,但依然“希望试试”。从事财务工作的石小姐曾有过一次寻找外包的经历,当时她需要对新人进行一次培训,由于时间紧、要求高,她把不擅长的PPT制作包给别人,然而实际效果却并不如意。“虽然对方给回来的东西乍一看还不错,但涉及专业内容就经不起推敲了,花了很多时间沟通还是达不到预期,最后还是我自己修改。”她坦言,这次不顺的经历让自己放弃了工作外包的想法,好在随着AI的发展,她如今已找到更具性价比的“助手”。
专家
警惕构成违约侵权
企业应合理安排工作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并无针对职场人转包工作的明确规定,但职场人仍需要警惕其中的风险。”上海徐松婷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季雨苇认为,虽然法律并未明令禁止,但劳动者将工作转包的行为或涉及职场不诚信行为,若用人单位有明确规定或外包工作涉及行业机密,劳动者可能构成违约或侵权。“若转包的工作涉及保密信息、核心业务,则可能基于保密协议或者劳动合同中相关约定给公司造成损失,从而引发被辞退的风险。此外,劳动者将转包工作未审查就提交,若存在问题,可能会影响岗位的考评等。”
季雨苇还提到,工作转包的本质是一种承揽关系,社交平台上寻找的兼职者,职业素养和能力存在随机性,容易出现沟通误差或成果不达标,甚至造成逾期。在没有规范约束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纠纷,维权的困难较大。
季雨苇提醒用人单位,工作转包的现象也与工作分配不合理有关,“比如安排了过多的工作,或要求劳动者从事岗位职责外不熟悉的内容,导致劳动者向外部求助。”因此,她建议用人单位明确劳动者的职责范围,制定合理的工作安排,并给予职工反馈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