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做一锅让人垂涎欲滴的排骨汤非得去饭店?只要你掌握了门道,在自家小厨房里也能炖出一锅香得邻居敲门的好汤。春天的餐桌上,如果没有一碗软烂入味、汤色奶白的排骨汤,那就跟没有花的春天一样,少了点生气。说白了,排骨这玩意儿,谁都爱吃,可真要做得好吃,门道还不少。
排骨这东西,跟人一样,有时候表面看着干净,其实内里暗藏玄机。市面上买回来的排骨,不少人习惯直接往锅里一丢,水一煮,肉一炖,就指望它变美味。这不等于穿着睡衣去相亲嘛,当然不成。做饭,尤其是做排骨,得讲究点“仪式感”。
首先得泡。别小看这第一步,它能不能把排骨的腥味儿祛干净,全靠这环节。拿个大盆,把排骨扔进去,加点食盐,再撒上一小把面粉,温水倒上去泡它个三十分钟。别嫌麻烦,这就好比洗衣服,盐能让血水往外冒,面粉像搓澡巾,把排骨身上的脏东西和那层油腻都带走。至于水温,别烫着它,也别冻着它,差不多三十五度最合适。太烫会让排骨的蛋白质提前“收工”,泡成“牛皮糖”,太冷又洗不干净。
泡完了别急着下锅,得抓洗几遍,就像我们早上洗脸一样,不能只是象征性地往脸上泼点水得了。你会发现,这样泡过的排骨,肉色亮了,质感也柔和不少,已经开始往“好吃”这个方向迈进了。
接下来的焯水,更是分分钟决定排骨命运的大事。很多人都犯了一个老毛病:烧开水后把排骨扔进去,以为这样能“封住”肉汁,结果肉柴味腥,吃起来跟嚼棉花似的。正确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冷水下锅。让排骨慢慢“升温”,这样血水才能顺利释放出来,不至于被“锁”在肉里。火要大,锅盖不能盖,就像通风一样,要让那股腥气顺利“逃走”。
这一步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葱姜和料酒,它们可是排骨去腥的三驾马车,少了谁都不成。等水开了,浮沫出来了,撇干净,再煮它三分钟,这时候排骨才算“准备就绪”。
焯完水还没完,得再清洗一次。用温水轻轻把排骨表面的浮沫冲掉,不然你那锅汤,哪怕炖得再入味,也总有那么点“土腥味儿”搅局。这个时候,不少人已经开始嘴馋了,但忍一忍,真正的好戏才刚开始。
接下来,得让排骨“见见油锅”。这一步,看着像是小炒,其实是给排骨做个“提香”,也顺便再祛点残余的腥气。锅里热油,葱姜先下,再把排骨放进去煸炒几下,炒到表面微微泛黄,香味慢慢升起来了,这排骨也就真正“活了”。
有了这三步打底,再拿去炖,味道自然跟你平时偷懒做的不一样。接下来是正餐时间,把这些处理过的排骨放进锅里,记得要加的是开水,不要冷水。开水下锅炖,肉不紧缩,汤色奶白,不浑浊。冷水下锅容易把肉泡老,汤也没精神。
一锅汤里,排骨是主角,配角也得上得体面。山药、玉米、胡萝卜这三样,一个软糯,一个清甜,一个微甜微脆,和排骨搭配得不离不弃。一起炖半个小时,家里弥漫出来的香味,足以让邻居多看你家厨房一眼。
等你真正做了一回,会发现,原来美味从不是外面的专利,家的味道,才是最难忘的。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