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闫怀礼临终前想见师傅师兄,八戒却迟到5分钟,成为一生遗憾!
更新于:2025-04-13 16:12:27

2009年4月12日,北京世纪坛医院。

清晨10点20分,呼吸机的声音骤然停止,一位73岁的老人,在两位老朋友的注视下,闭上了眼。

他叫闫怀礼,那个《西游记》中沉默少言、忠厚老实的沙和尚。

而就在他合眼的五分钟前,他口中反复念叨的那个人——

“八戒”马德华,终于推门而入。

只迟到五分钟,却迟了一生。

这一生,闫怀礼演过无数角色,扮过沙僧、太上老君、牛魔王、谢逊……却始终名气不显。

他是剧组里最少抱怨的那一个,也是最早起床、最晚离场的那一个。

1982年,杨洁导演筹拍《西游记》,沙僧迟迟找不到合适人选。

直到看到闫怀礼——这位本来是去试“乌鸡国国王”的老演员,宽肩厚背,神情憨实,一开口,就是沙僧的味儿。

“你就是沙僧。”杨洁一锤定音。

拍《西游记》的六年,剧组辗转全国,风餐露宿,穿棉袄进火焰山,光膀子过雪山。闫怀礼没抱怨过一句。

沙僧戏份不多,但他从不缺席任何一次拍摄。

有时凌晨四点就起床挑水,给大家煮饭洗脸,常年累月,像剧里那个默默挑担的大师兄。

在他心里,“戏是大事,感情更是大事。”

六小龄童说:“他从不抢戏,凡事替人考虑。”

马德华说:“他是我们四人组里的主心骨。”

可这位主心骨,在2009年春,终于到了生命的尽头。

早在1993年,闫怀礼就在《俏罗成》拍摄期间因剧组喷洒敌敌畏中毒。

嗅觉迟钝的他没有及时避开,长年累月累积,最终病变为肺纤维化。

到了2009年,他已无法自主呼吸。

医生建议家属做好准备。

他没有任何要求,只说:“我想见见老马,还有猴哥,师父……”

妻子立刻拨电话通知他们。

迟重瑞、六小龄童第一时间赶到。

他们拉着闫怀礼的手,一起回忆拍戏的往事,回忆那个在敦煌烈日下,三人背靠背坐在沙地里吃咸菜、喝白水的夏天。

他说不出话了,只是眼角一直微微湿润。

那个他最想见的人——马德华,却因为堵车,晚到了五分钟。

当他冲进病房时,老友已经闭眼不动。

马德华顿时跪倒在地,抱着冰凉的手臂,哭得像个孩子。

“你不是最能撑的吗?你再等我一会儿啊,沙师弟……”

那天的他,一夜没睡。

隔天的葬礼上,他戴着墨镜,眼角红肿,不再说一句话。

那五分钟,成了他一生都无法弥补的裂痕。

他们曾在雪山走过肩并肩,在沙漠撑过热浪,在央视舞台上笑着重聚,却没能在最后的告别中相拥一次。

而那位一生低调、任劳任怨的沙僧,就在他最想见兄弟的一刻,静静走了。

他没留下什么“告别语”,却把自己最柔软的情义,留给了观众,也留在了那个春天的病房。

在《西游记》片尾,沙僧永远是那个走在最后、挑着担子的身影。

他真的走了。

但在许多观众心里——那位背着行李、笑容温厚的沙僧,还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默默挑着最沉重的担子。

一步一跬,向前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