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需要赚很多的钱来证明自己有能力、有价值,或者需要别人为自己花很多的钱才能证明自己值得被爱,那说明这个人的内在可能是极度匮乏的,因为他需要外界的不断认可,才能找到自己存在和被爱的价值。
本质上这是一种缺爱,但缺的不是被爱的感觉,而是被认可和被肯定的感觉。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他在早年间的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镜中自我”,指的是人的自我意识源自于与他人的互动,简单来说,就是在我们人生早期,养育者对待我们的方式和评价,会逐渐内化成为我们内心的一种声音,主导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就比如,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打压、贬低和羞辱的环境中,只有当他努力做出了点成绩,比如考了一百分,他才能得到来自父母些许肯定的称赞,那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就会认为“我的价值就在于满足他人的需求”。那他长大之后,就很容易陷入到一个极端,也就是“只有我获得成就,只有我赚到很多钱,只有我变得有价值,我才能被爱”。
而这种心态导致的后果,就是他永远都在追求物质这些外在的价值,并且还会把外界的一切失败,都归咎于是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比如说工作不顺利、收入没有别人高,就觉得是自己不中用;恋爱谈不好,别人不喜欢自己,就觉得是自己的外在条件不够好。
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也永远都有比你更好、更优秀的人存在。如果你把这些价值视作是爱与不爱的唯一衡量标准,那无论你变得多优秀,都无法维系一段健康的恋情,因为优秀的外在价值永远补足不了内在的匮乏。
而且一旦当你认可了这种“只有用优秀或者价值,才能换取爱”的认知,那你的价值就会变成一种自我强迫,但凡你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了,或者不够优秀,你的潜意识就会认为自己不配活。
这也是为什么你会发现,那些长得好看的、能力优秀的人反而容易被CPU?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他们从小最习惯的就是通过满足他人的期待,从他人口中的“肯定”来感受自身的价值,所以一旦他们没有获得对方的肯定和认可,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从而陷入深深的无力中,觉得自己不配活着。
所以如果你总是习惯于把自己和他人都看成商品,互相评估价值,然后成交,那你永远都感受不到真正的爱是什么样,甚至你吸引来的也都是一些只想吸你的血,只想从你身上获得一些好处的坏人。
因为从一开始,你想要获得“被爱”的方向就错了。一个人颜值再高,身材再好,物质条件再优越,这些都不是他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匮乏的人始终会身处焦虑,因为永远有更优秀的人存在,只有明确自身价值,懂得自我肯定的人,他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才不会在恋爱中产生不对等的认知,也才不会因为别人在某些方面优于自己而感到不安。
所以如果你在感情中,也总觉得是自己不够优秀才不被爱,那你要做的就是停止这种想法,尤其是当你感到非常焦虑的时候,或者因为别人的否定而痛苦的时候,你更要坐下来观察自己的感受,然后问问自己,你在焦虑什么,你在害怕什么?多回忆、多感受,而不是上来就指责自己。
当然你也不要太去听网上的一些话,什么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有钱,你就值得被爱了,本质上,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而且你越是听这些,你内心的自我认同感就越难以建立起来。
因为成长的唯一标准就是打破过去错误的的模式,然后重新建立一个正确的模式。如果说你小时候考一百分,你爸爸妈妈还要指责你,那只能说明你有一对自恋型的养育者,他们需要你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你就是他们自恋的工具。
但现在你已经长大了,你就要意识到这种模式是错误的,你要学会自我纠正,如果你还觉得自己是那个必须要考一百分,必须要年入百万,必须要房车齐全,才能被爱的小孩,那我告诉你,即使你这辈子,年入千万,你也依然会觉得心里有块地方是空的,你不知道自己要努力到什么程度,要有钱到什么地步,才能得到别人的爱、夸赞和认可。
因为你没有跳出过去那个错误的成长模式,你依然活在早年间被爸爸妈妈嫌弃的状态里面,那你长大后,就很难活出真正的自我,也永远学不会自爱。
明白吗?你可以变得更加优秀,也可以变得更好、更有价值,但前提是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和需求。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缺爱的人要学会自爱,什么是自爱?不是你给自己买多少奢侈品,花多少钱去养自己,而是你要看见自己,觉察自己早年间的创伤,自己给自己认同,自己给自己力量,懂吗?
当你给自己的力量能够达到你不再需要去向身边的人寻求他们的证明,寻求他们所给你的认同,那这个时候你才是真正地学会了爱自己,否则你所做的疗愈只是想让你变得足够好,让别人重新欢迎你。
懂吗?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跟着什么样的父母,我们没得选择,所以如果你不够幸运,没有遇到一个好好养育自己的父母,那你就要学会好好养育自己、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