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方工报
生活中,有一些健康伪知识在口口相传下,成了不少人迷信的“养生格言”。北京地坛医院各学科专家就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健康知识误区进行科普,一起来看。
误区1:吃生鱼胆能治病?
该院肝病科收治过因食生鱼胆中毒导致肝肾损伤的病例,这些患者都是因为听信“吃生鱼胆可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偏方。其实,鱼的胆汁中的鲤醇硫酸酯钠、组胺、氢氰酸、胆酸等均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所以,生吃鱼胆不仅不能治疗疾病,还会引起中毒,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甚至死亡。
误区2:胆结石患者需要吃素?
大量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容易诱发胆结石和胆囊炎,因此,有的胆结石患者认为要长期吃素,这是错误的观念。
若长期吃素,会使人体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还会造成动物蛋白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严重时可导致低蛋白血症、下肢水肿,甚至心悸、乏力、消瘦、贫血等。此外,脂肪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但若长期吃素,容易造成胆汁分泌、排泄减少,导致胆汁在胆囊中存留、浓缩、淤积,浓缩的胆汁又反复刺激胆囊壁,反而可能导致胆囊结石生成或加重胆囊结石进展。胆囊结石患者的饮食应以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为主。
误区3:憋气30秒能测试肺健康?
能否憋气30秒和肺部健康没有必然联系,肺部是否健康取决于多种因素。肺脏由很多肺泡组成,其检查主要包括肺部与胸腔的形态、肺功能和肺血管,肺部健康程度一般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当存在呼吸道症状或其他不适时,应根据情况进行相应检查。
误区4:吃素更有利于控制血脂?
单纯吃素,可能会导致某些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而B族维生素与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代谢密切相关。B族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奶、蛋、动物肝脏和鱼中。因此只摄入素食,可能会患上B族维生素缺乏症,而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这可能也是血脂异常的因素之一。
所以如果患了高血脂,以“少荤多素”为原则,而不是完全吃素,这样才能达到科学降血脂和平衡膳食的目的。
误区5:白头发拔一根长十根?
“白发越拔越多”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一个人的毛囊数量在其出生时就确定了,拔头发不会使毛囊和发量增多,同样也不会使白发增加。医生不提倡频繁拔白发,尤其是白发比较多的情况下,因为此举不能减少白发的出现,还会破坏毛囊,甚至引发毛囊炎。反复发作的毛囊炎可能导致毛囊再也无法长出新发,从而变“秃”。
(来源:北京地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