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施策 智慧迎考
更新于:2025-04-14 11:33:30

本文转自:乐山日报

2025年高考指南

分层施策 智慧迎考

——2025 年高考数学学科后期复习备考建议

■ 记者 张波

本期嘉宾

邓亚欢:乐山一中高2025 届数学备课组组长,乐山市数研会成员、数学中心组成员。

邓亚欢受访者供图

随着2025 年四川新高考进入倒计时,数学学科首次文理同卷的重大改革成为社会焦点。近日,乐山一中高三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邓亚欢发出新高考数学后期备考战略指南,提出“基础固本—中档突破—高阶攻坚”三级分层体系,以“溯源教材、锻造思维、动态调适”为核心路径,为全市考生量身定制科学应考方案,助力破解新高考“重能力、反套路”的命题密码。

深挖教材 完善自身知识网络

针对新高考“8+3+3+5”的19 题新结构,邓亚欢建议,考生在第二轮及第三轮复习中回归教材本身:

——梳理结构。重新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章节),关注概念的本质,从概念出发研究性质,应用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再建知识体系。

——证明探索。从整体性(函数,导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的视角,对重要的定理、公式进行再证明,深化过程,建立整体联系。

——迁移延伸。根据内容主题、思想方法及应用背景等因素,对教材中重要典型的例题、习题进行综合联系、变式拓展,促进思维创新。

——追根溯源。探索学科本质,从教材素材到高考试题的发展路径,高考试题的学科背景、教材背景及内在联系,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通过梳理课本完善自身知识网络,重做例题、整理解题的通性通法,同时学习例题的规范表述;把积累的错题重新分类整理一下,整理时要分析错误原因,分析这些题考查了哪些知识方法,自己是否已经掌握,明白如何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将其完善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同时,对典型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题型、提炼思想方法。

锻造基本功 确保“基本盘”不失分

“最基础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最基本的方法是最有用的方法。”邓亚欢指出,考生需重点锻造“ 数学六大基本功”——运算、作图、推理、转化、分类和空间想象能力。她特别强调:“越是改革之年,越要守住‘基本盘’。全市模考数据显示,基础题失分率每降低1%,总分位次可提升2000 名。”

在最后冲刺阶段,邓亚欢建议考生注重过程、夯实基础,建立“动态目标管理系统”:通过周计划表量化复习进度,利用“三色标记法”区分知识掌握程度,稳住基本盘。无论是在平时测试考试还是在高考答题时,要重视基础题型,切忌急于完成整套试卷,对会做的基础题型草草完成,最终造成很多无谓失分,留下遗憾。

临近高考,所剩时间短,考生要适时调整好心态,平心静气不骄不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每上一节课、每解一道题都争取有所收获。

懂得取舍 对自己有充分认知

在第二轮复习中,学子们要正确评价自己,根据自身的目标“有的放矢”,不宜“贪多求满”,需有“舍得”精神,才能高质高效。

对于基础稍薄弱的同学,课本一定是最好的课外辅导资料。将课本知识点学懂、课后题刷透,夯实基础、强化基本题型,提升基本解题能力。整理笔记,总结教材每一章的重要知识点和典型例题,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绘制每个版块的思维导图,将会是高三后期复习的制胜法宝。

对于基础扎实的同学,可以针对薄弱环节,每周定时进行专项训练,逐步攻克难点和疑点。再尝试一些中等难度的综合题,培养解题思维和创新能力。多学习一些优秀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借鉴他人的经验。答题时不要在自己能力之外的题上去“死磕”,懂得“取舍”与“放弃”,往往会有意外收获。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突破难题,激发潜能,多做一些高质量的综合题和压轴题,培养耐心和细致的解题习惯。注重创新思维,面对新题型和开放性题目,培养灵活应变的能力。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独创性和效率,多思考题目的本质。

“数学学科的学习应该耕深于课本、浅出于课堂,从基础出发、融会贯通,提升自身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邓亚欢表示,当孩子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定能在新高考改革中散发智慧的光芒,照亮通向未来的征途。

用思维点亮智慧课堂
用思维点亮智慧课堂
2025-04-11 07:57:44
#不内耗的思维方式#
#不内耗的思维方式#
2025-04-11 08:05:48
思考的维度
思考的维度
2025-04-14 12: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