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团队摘获“科学界的奥斯卡”
更新于:2025-04-17 00:58:11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27年基础研究“长跑”

南大团队摘获“科学界的奥斯卡”

□ 本报记者 杨频萍

近日,全球奖金最高的科学奖项“科学突破奖”获奖名单揭晓,包括30名南京大学ATLAS团队成员在内的研究人员共同荣获202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据介绍,2025年科学突破奖的基础物理学奖授予了大型强子对撞机上ATLAS等四个实验的13508名物理学家,以奖励他们在希格斯粒子性质精确测量等多个方面取得的成就。获奖者分别代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四大实验合作组——ATLAS、CMS、ALICE和LHCb实验。其中,ATLAS和CMS合作组于2012年7月同时宣布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并持续深入研究其物理特性。这四大实验通过极其精密的实验测量,共同将基础物理学研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作为ATLAS中国组创始单位,南京大学于1998年加入ATLAS国际合作组后,在ATLAS实验探测器建造、维护和运行及其升级改造中发挥重要作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金山教授曾长期担任ATLAS中国组负责人、高能所—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联合组负责人。

金山介绍,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ATLAS探测器是世界上最大的探测器,位于地下100米深处,有5层楼高。ATLAS实验国际合作组由来自30多个国家、180多个研究机构的5000余名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组成,也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科研团队之一。

为精确测量希格斯粒子,ATLAS实验在探测器建造中使用了半导体探测器等各种最先进的探测技术,在物理分析中广泛使用了“深度学习”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先进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希格斯粒子的信噪比,从而显著提高了实验测量精度。在金山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南京大学和中国ATLAS团队其他成员在两项重大物理成果“发现希格斯粒子与重夸克耦合”和“希格斯性质更多精确测量”中做出长期和关键性的贡献。

在入选2022年物理学十大亮点成果的“更多希格斯粒子精确测量”中,更是集合了南京大学和中国组全部项目成员的集体贡献。希格斯粒子有多种产生模式,也有很多的衰变模式,组合起来多达数十个物理过程需要测量研究,ATLAS中国组在几乎所有过程的物理分析研究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金山表示,此次奖励,是人类历史上获奖人数最多的国际科学大奖,在包括数百名中国科研人员在内、来自30多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希格斯粒子主要衰变模式的测量精度已达到百分之几的量级,这已是人类对希格斯粒子的最精确测量结果。南京大学ATLAS团队和这些科研人员一起共享科学突破奖是实至名归。

为了显著提高希格斯粒子性质的测量精度,以南京大学校友王贻芳院士为主的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建造大型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的建议。在CEPC上,有望对希格斯粒子性质的测量精度提高到1%甚至更高的精度。这些性质的高精度测量有可能带来粒子物理学新的突破。

财富是自由时间
财富是自由时间
2025-03-25 21:41:29
几摞零钱的信任
几摞零钱的信任
2025-03-25 22:01:28
用“天眼”巡检
用“天眼”巡检
2025-03-25 22:14:01
摆脱内耗 好好爱自己
摆脱内耗 好好爱自己
2025-03-26 12:09:26
怎么健康“吃”瘦?
怎么健康“吃”瘦?
2025-03-26 12: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