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里,健康就像一座稳固的大厦,支撑着我们的日常活动。而血糖,无疑是这座大厦里的关键 “零件”,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身体的运转状态。这不,65 岁的黄大爷,每年雷打不动去医院做全面检查,就像给身体来一次 “大检修”。今年,他却在体检报告里发现了一个让他心里 “咯噔” 一下的数字 —— 空腹血糖指标为 6.5mmol/L 。
黄大爷那眼神,一下子就像被定住了,死死盯着这个数字,心也跟着悬了起来,脑海里瞬间闪过 “糖尿病” 三个字。他慌慌张张地拿着报告,脚步急促得像要去追赶什么,赶忙去找医生。医生看着黄大爷焦急的模样,温和地开口解释,说这个血糖值目前还不能直接判定为糖尿病,得进一步检查糖化血红蛋白、OGTT 指标。要是这俩指标正常,那就还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暂时不用吃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就能改善。听到这儿,黄大爷悬着的心,才像缓缓落下的风筝,稍微安稳了些。
血糖高,就铁定是糖尿病?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血糖升高,以至于很多人一看到自己血糖上升,第一反应就像被点着的鞭炮,“嗖” 地一下,觉得自己肯定是患上糖尿病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谷根教授曾发文解释,高血糖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糖尿病,可糖尿病患者那血糖肯定是高的。为啥血糖会升高呢?原因可不少。有时候,过度的体力活动、情绪过度兴奋,又或是身体遭受感染、发热、大出血,经历手术、创伤、麻醉等,身体就像一个处于紧急状态的 “战场”,会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导致糖耐量下降,血糖也跟着 “蹭蹭” 往上涨,不过这只是暂时性的。
还有些时候,吃了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药物,身体就像被 “调皮” 的药物干扰了正常秩序,会出现一过性血糖上升。另外,要是患上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就像一个乱了套的乐队,演奏不出和谐的 “乐章”,也可能引发继发性糖尿病。但别担心,这些情况引起的高血糖,等应急状态解除、停了药,或是治好了原发病,血糖就会像归巢的小鸟,乖乖回到正常水平。
那到底怎么判断是不是糖尿病呢?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明确标准。要是一个人有多食、多饮、多尿,体重还不断下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三多一少” 症状,再加上下面这些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那就很可能是糖尿病了。比如,空腹血糖≥7.0 mmol/L ,就好像血糖值突破了一道重要的 “关卡”;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 2 小时血糖≥11.1.0 mmol/L ,就像在特定时间的血糖 “考试” 中没及格;随机血糖≥11.1 mmol/L ,不管啥时候测,血糖都高得离谱;糖化血红蛋白≥6.5% ,这几个指标就像是判断糖尿病的 “信号灯”。
这里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糖尿病前期,它就像糖尿病的 “预备军”,处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代谢状态。要是不加以控制,很可能就会发展成糖尿病。不过,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没啥明显症状,好多人都是在体检时,像无意间发现宝藏一样,偶然才发现的。糖尿病前期的空腹血糖值在 5.6~6.9mmol/L 之间,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检查结果为 7.8~1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 5.7~6.4% 。要是你的血糖值没超过这些标准,那就不用太过忧心忡忡啦。
饭后没这 4 种表现,血糖控制大概率不错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血糖的高低,就像股市的涨跌,波动越大,对身体的影响就越严重。长期餐后血糖波动大,就像一个捣乱的 “小怪兽”,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慢性并发症,而且危害程度甚至比持续高血糖还厉害。
但不同健康状况的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值的控制目标也不一样。普通成人二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要控制在 10mmol/L 以内,就像给自己的血糖设定了一个 “安全界限”;新诊断、病程短、年龄轻且没有并发症的糖友,要求更高,要控制在 7.8mmol/L 以内;而那些有中等程度并发症,或者伴有原发病的老年人,相对宽松一些,可控制在 11.1mmol/L 以内。
那糖尿病患者怎么判断自己餐后血糖控制得好不好呢?除了测血糖这个直接方法,要是饭后没出现下面这 4 种情况,那说明血糖控制得还挺不错。
饭后困倦,很多人吃完饭就像被施了 “瞌睡咒”,困得不行,特别想睡觉。这主要是因为血糖上升,就像给保持清醒、警觉的神经元 “下了药”,让它们受到抑制。
饭后口渴,当血糖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身体就像一个漏水的水桶,因为渗透性利尿,大量水分随着尿液流失,身体缺水,自然就会觉得口干。
饭后易饿,不少糖尿病患者吃完饭没多久,肚子就像个空了的 “小鼓”,又开始咕咕叫,感觉很饿。这是因为胰岛功能不太好,血液里的葡萄糖没办法被身体充分利用,只能大量随着尿液排出。身体缺乏葡萄糖供能,就只能消耗蛋白、脂肪来供应能量,所以饭后很快就会觉得饿。
饭后困倦,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糖代谢紊乱,餐后血糖上升了,可身体却没办法好好利用这些血糖,就像守着一堆宝藏却没法用,所以餐后会比普通人更容易犯困,要是不睡一觉,整个人就像被抽干了力气,累得不行。
糖友进餐做好这 4 点,餐后血糖不 “捣乱”
想要避免餐后血糖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大幅上升,在进餐的时候做好这几件事,对控制血糖可有大帮助。
控制碳水
糖尿病患者得把控好米、面、馒头等精制主食的摄入量,每天保持在 200~350g 左右,就像给主食设定了一个 “量杯”。而且要注意粗细粮搭配,别只吃精细米面,把精细米面和全谷物、杂豆等搭配起来,就像给主食来个 “营养大杂烩”。
多吃蔬菜
绿叶蔬菜可是个 “宝”,里面膳食纤维、维生素含量丰富,能量还低。吃了它,就像给胃安排了一个 “减速带”,能延缓胃排空速度,减少葡萄糖的消化吸收,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非常有帮助。建议患者在餐前先吃一碗绿色蔬菜,这样既能增强饱腹感,又能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量,就像给饮食做了个 “健康减法”。
餐后运动
吃完饭可别立马换个地方站着或躺着,得离开餐桌溜达溜达,或者做做家务,增加点日常活动量。就像给身体的 “发动机” 加点油,让它运转得更顺畅。
药物治疗
降糖药大多都能降低餐后血糖,只是效果程度不一样。其中,格列奈类促泌剂、二肽基肽酶 - 4(DPP - 4)抑制剂、α - 糖苷酶抑制剂、短效磺脲类促泌剂等,主要是降低餐后血糖的。但糖尿病患者可不能自己随意换药,要是发现餐后血糖容易升高,得赶紧告诉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就像开车得听交警指挥一样,安全又有效。
糖尿病是个没法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一旦发现血糖有上升趋势,就得像发现火苗赶紧灭火一样,及时咨询医生进行干预,可别等到发展成糖尿病了才重视起来,尤其是年轻人,更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哦。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