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地区学校劳动教育新样板
更新于:2025-04-21 01:25:12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李榜松   记者   朱丽

  近年来,我州立足民族地区学生劳动素养和劳动资源实际,探索构建“双驱动·三维度·四融合”劳动教育模式,塑造多元化立体性的劳动教育课堂,实现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基地、师生发展的多维联动,促进校内劳动教育教学与校外多元资源的深度融合,推动学生从学科到全面发展,打造了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易辐射、可复制的劳动教育工作模式。

  有力推动,实施课程和平台双驱动赋能计划。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专题培训,基于民族地区劳动资源实际,开发教育教学资源集3册、劳动教育项目清单424册,明确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主要内容、实施方式、评价要求等,实现课程目标多元化、课程体系化、评价多元化。同时,实施劳动教研和实践平台双提质工程,开展全州中小学劳动教研和课题研究,依托校内资源、企业、农场、农耕园等建成675个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253个县级以上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农业劳动,从播种到把农产品送入食堂,帮助一批贫困学生家庭增收脱贫,校农结合做法在全省推广,成为全省典型。

  内涵赋能,构建教学和评价及师资三维体系。提出“把握基于劳动实践的教学改革”,明确“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具体要求,确保各类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劳动教学任务目标达成质效,把劳动教育学科教学评价研究纳入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改革范畴。率先将劳动教育评价作为专项课题面向一线教师进行“揭榜挂帅”,同时,逐步建立校家社多元评价体系,实践中注重诊断性、激励性、差异化和表现性评价。聚焦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基础,配备兼职劳动教育教师2017人,遴选16名州级劳动教育兼职教研员,开展专题研修培训,建立校级、县级、州级三级专兼职教师“团队建设”发展平台,打造24节劳动教育精品课在全州推广,9节课例在全省教研活动中做示范教学,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筑牢劳动教育改革发展师资队伍根基。

  资源整合,建立家校社企及竞赛四融合体系。聚焦劳动教育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开展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主题实践,遴选184个学科融合教育优秀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案例,91个案例获批省级优秀案例。打造“劳动+心理”“劳动+德育”“劳动+科创”“劳动+职业体验”“劳动+农耕”等学科融合典型育人品牌,累计设计案例100余项,教学资源3套,15个“劳动+”教学设计获全省表彰。同时,建立以州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主,平塘县、贵定县、龙里县为辅的“一主三辅”区域大教研体系,县级层面建立城乡教研发展共同体,每年常态化开展教学案例编写、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专题研修,累计培养47名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成为全州学科领域专家,辐射带动全州形成城乡学校劳动教研融合发展良性机制。以“家校共育”协同推动校家社企融合,构建以校家社协同育人为基础的大劳动教育格局,在全省率先将家庭组纳入劳动竞赛范畴,设置符合中小学生家校共育的竞赛项目库,“其乐融融、开心有趣”成为黔南家庭组热点话题,共评选出全州最美劳动家庭34个,并以“六级竞赛”体系推动教学赛评融合,按照以赛促建、以赛促评要求,建立人人有项目的班级、年级、校级、集团校、县级、州级六级劳动竞赛体系,搭建师生劳动素养培育目标达成情况检验平台。累计发动60万名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师生及家长参与各级劳动教育成果展示观摩暨第三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参加全省首届劳动竞赛获12个一等奖,参加第二届全省劳动竞赛获13个一等奖,竞赛成绩蝉联全省第一,经验做法得到州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AI赋能开启智慧课堂
AI赋能开启智慧课堂
2025-04-14 03:22:41
以赛促教 以艺育人
以赛促教 以艺育人
2025-04-14 10:17:02
同课竞技 共同提高
同课竞技 共同提高
2025-04-18 21:14:05
遇见光 成为光
遇见光 成为光
2025-03-26 12: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