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今年73岁,腿脚不太灵便,再加上住在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出门一趟实在费劲。为了减少外出的麻烦,她习惯一次性买很多蔬菜和肉类,一股脑儿全塞进冰箱,打算慢慢吃。冰箱里,各种食材挤在一起,像一座小小的“杂货山”。
这天,王奶奶的孙子带着女朋友来看她,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王奶奶特别开心,决定亲自下厨,做一顿丰盛的饭菜。她翻出冰箱里那块“藏”了数月的猪肉,这块肉之前被反复解冻又冷冻,但她没太在意。王奶奶把肉切好、下锅,不一会儿,一道香喷喷的菜肴就端上了餐桌。
饭后没多久,王奶奶、孙子和女朋友都开始觉得不对劲。他们先是觉得肚子不舒服,接着就开始呕吐、腹泻,难受得不行。一家人赶紧赶到医院,医生诊断是急性肠胃炎。医生说,这多半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王奶奶这才想起冰箱里的那块冻肉,心里满是懊悔。
冷冻肉,真的不安全吗?
很多人觉得,冷冻肉不如鲜肉好吃,营养也差,甚至还会致癌。其实,这都是误解。冷冻肉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在低温冷冻环境下,肉类中的细菌繁殖被抑制,生化反应也变慢,很难产生有害物质。所以,正常冷冻保存的肉,吃起来是安全的。
但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反复解冻的冻肉。低温冷冻只是“冻住”了细菌,但并没有把它们消灭。当肉被反复解冻又冷冻时,温度不断变化,细菌就像被“唤醒”了一样,一旦遇到合适的温度,就会迅速繁殖。而且,肉在被放进冰箱之前,已经经历了屠宰、运输、售卖等多个环节,上面本来就有很多细菌。反复解冻后,细菌数量会像“滚雪球”一样飞速增长。
央视记者曾做过一个实验,把同一块鲜肉反复冷冻解冻4次,检测发现,最后的菌落总数是最初的15倍!天津农学院的研究员还发现,反复冻融的肉类会引起蛋白氧化,促进致癌物N-亚硝胺的形成。这样的肉吃下去,对人体健康威胁可不小。
冷冻肉也有“保质期”,存储有讲究!
冷冻肉虽然能延长保存时间,但也不能一直放在冰箱里不管。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说,冷冻肉的保质期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肉的种类、冷冻前的新鲜度,还有冰箱的温度。
如果肉是新鲜无污染的,在零下25℃快速冷冻,再在零下18℃恒温保存,这是最理想的冷冻状态。在这种条件下,除了鱼类和海鲜,大部分肉类可以保存1-2年。但现实情况是,很多肉在销售时已经受到细菌污染,而且家里的冰箱温度也不稳定,经常开关门、断电、延迟启动,这些都会让温度波动。所以,冷冻肉的保质期其实会缩短。
一般来说,建议大家尽量在1个月内吃完冻肉,这是最佳食用时间。如果实在没办法,也要注意不同肉类的最长保存期限:
红肉类(猪、牛、羊):最长保质期10-12个月;
禽肉类(鸡、鸭、鹅):最长保质期8-10个月;
海鲜河鲜类(鱼、虾、贝):最长保质期6个月,但最好在4个月内吃完。
如果发现冷冻肉有以下4种变质迹象,就千万别吃了:
外观变化:正常冷冻瘦肉是浅灰色,肥肉是白色。如果肉变成红褐色、灰色或灰绿色,甚至有白色或黑色斑点,说明已经变质了,这是细菌代谢产生的“痕迹”。
味道变化:变质的肉会有腐臭味,因为细菌分解肉后会产生胺类、吲哚等物质,散发难闻气味,加再多调味料也掩盖不了。
手感变化:新鲜的肉摸起来紧实有弹性,不黏手。变质的肉表面会黏腻,甚至能拉丝,这是细菌繁殖产生的黏性代谢物。
煮熟变化:正常肉煮熟后肉汤清澈,变质肉煮熟后肉汤会很浑浊。
解冻有“讲究”,别再“瞎折腾”!
保存和解冻肉类,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错误的方法不仅会让肉变质,还会影响口感和健康。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清洗:买回来的肉一定要里外洗干净,禽类和海鲜更要掏干净内脏,这样能去掉很多表面细菌。
分块保存:把大块肉切成小块,每次按需解冻,这样就能避免反复解冻冷藏。
贴日期标签:用保鲜袋装好冻肉,贴上日期标签,方便取用,也能及时清理过期的肉。
低温保存:确保冰箱冷冻室温度在零下18℃以下,这样才能有效抑制细菌。
解冻肉类也有4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冷冻转冷藏:把冻肉从冷冻室拿出来,放在冷藏室慢慢解冻,这样能降低温差,控制细菌生长。
冷水解冻:把冻肉泡在冷水里,冷水温度比室温低,能有效解冻,同时也能抑制细菌。
加热解冻:用微波炉快速加热解冻,这种方法比冷水解冻快很多,方便又高效。
大家一定要记住,所有食物都有保质期和最佳赏味期。超过期限的食物,不仅营养流失,还可能危害健康。所以,能吃新鲜食物的时候,尽量别依赖冷冻肉。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