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最健康的酒?研究:50岁以上的人饮酒,要注意这几点
更新于:2025-03-25 16:36:48

在生活的酒桌上,白酒常常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那独特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吸引着无数人举杯畅饮。不知从何时起,“白酒是最健康的酒” 这一说法悄然流传开来,在酒友们的圈子里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个消息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一些平日里就爱小酌几口的人,听闻此消息后,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找到了继续饮酒的 “底气”;而另一些人,则眉头紧锁,满脸狐疑,他们对酒精的危害早已有所耳闻,实在难以相信还有 “健康” 的酒存在。

尤其是对于 50 岁以上的人群来说,身体机能就像一台逐渐老化的机器,各项功能开始慢慢衰退,饮酒对他们身体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捉摸。这个说法究竟是无稽之谈的谣言,还是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今天,我们就深入其中,一探究竟,同时也来好好探讨一下,50 岁以上的人在饮酒这件事上,到底需要注意些什么。在探讨 “白酒是不是最健康的酒” 这个话题时,科学界至今没有一个能够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统一结论。不过,有一个事实是确凿无疑的:无论饮酒的量是多是少,对我们的身体而言,都无疑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如果非要在众多酒类中找出所谓 “健康” 的酒,那也只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并且是适量饮用某些酒类时,才可能对某些特定人群产生一些潜在的好处,但这也绝不是普遍适用的规律。要想弄清楚白酒是否健康,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要了解白酒的成分,看看它究竟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接着要关注它的酒精浓度,不同的酒精浓度对身体的影响有着天壤之别;还要考虑饮用方式,是空腹喝,还是搭配着食物喝,这些细节都可能影响到饮酒对身体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得结合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以及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人都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白酒是用粮食精心酿造而成的,整个酿造工艺纯粹自然,没有添加过多的人工成分,而且白酒的酒精浓度较高,相比啤酒、红酒,喝起来感觉更加 “干净”,对身体造成的负担也会更小。还有一些人振振有词地说,50 岁以上的人适量喝点白酒,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在寒冷的冬天还能起到暖身子的作用,甚至还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但是,这些说法真的经得起科学的检验吗?真的值得我们完全相信吗?让我们先从权威的科学研究数据以及真实发生的案例中来寻找答案。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全球健康领域的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具有极高的可信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酒精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导致疾病和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长期饮酒会显著增加患上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消化道溃疡,甚至是癌症的风险。2018 年,医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项规模庞大的研究,这项研究覆盖了全球 195 个国家和地区。研究结果明确地指出:“饮酒无安全剂量。” 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喝多少酒,哪怕只是极少量的酒,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看,它所带来的坏处远远超过了好处。对于 50 岁以上的人群来说,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逐渐衰退,代谢能力也大不如前。肝脏作为人体代谢酒精的重要器官,此时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肝脏的一系列代谢过程才能被排出体外。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能力逐渐减弱,这就导致酒精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更长,酒精的毒性更容易被放大,对身体各个器官的损害也就更加严重。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能看到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有些人一辈子都保持着饮酒的习惯,每天都要喝上几杯,可身体却一直都没啥大问题;而有些滴酒不沾的人,却莫名其妙地患上了心血管疾病。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难道适量饮酒真的对某些人有益处吗?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和个体差异密切相关。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基因组成、生活习惯等都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酒精对身体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在特定的情况下,少量饮酒可能对某些特定人群的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张血管,使血管变得更加通畅,血液流动更加顺畅。同时,它还能增加 “好” 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这种胆固醇能够将血管壁上多余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然而,这里所说的 “少量” 是一个非常严格的概念,具体到白酒而言,男性一天的饮酒量最好不超过 15 毫升,女性则不超过 10 毫升。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对这个 “少量” 的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往往把 “少量” 误解为 “一杯”、“两杯”,甚至有些人一喝就是半斤、一斤。这样的饮酒量远远超出了健康的标准,完全偏离了适度饮酒的轨道,对身体的危害也随之而来。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过量饮酒的危害,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发生的例子。在山东,有一位 65 岁的老人,大家都叫他老李。老李平日里身体还算硬朗,精神矍铄,走路都带风。他有一个多年的习惯,就是每天晚饭后都要喝上一两白酒。在他看来,这一两白酒不仅能帮助他放松身心,缓解一天的疲劳,还能起到养生的作用。前几年,老李去医院进行体检,结果让他和家人都感到十分惊喜。他的心血管健康指数居然比很多同龄人还要好,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医生在了解了他的生活习惯后,询问他平时是怎么保养身体的。老李笑着说,自己一直坚持锻炼身体,每天都会去公园散步、打太极拳,饮食也非常清淡,从不抽烟,酒也就每天喝一点点解解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却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老李的饮酒量逐渐增加,从一开始的每天一两,慢慢变成了每天三两、半斤。他觉得自己身体好,多喝点酒也没啥大不了的。可他没想到,身体的健康状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没过几年,老李就感觉自己的胃部经常不舒服,时不时地会出现疼痛、反酸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他的慢性胃炎已经转化成了胃溃疡,而且肝脏也出现了问题,患上了酒精性肝损伤。医生严肃地对老李说:“少量饮酒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但这个量一旦控制不好,过量饮酒,那么健康就会迅速走下坡路,身体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饮酒所谓的 “健康作用” 是非常微妙的,它就像走钢丝一样,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把握好度。如果我们缺乏自律,不能控制好饮酒的量,过量饮酒所带来的风险远远超过了那一点点所谓的 “好处”。而且,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喝一点酒就会脸红、头晕,而有些人却能喝很多酒都面不改色。这是因为酒精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受到基因、年龄、性别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 50 岁以上的人群来说,他们的代谢能力本身就已经下降了,肝脏对酒精的分解能力也减弱了。这就导致酒精在他们体内停留的时间更长,对肝脏、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也就更大。长期下去,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接下来,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白酒本身。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这两种成分占据了白酒的绝大部分比例。除此之外,白酒中还含有微量的酯类、醛类和酚类物质。这些微量成分虽然含量很少,但它们对白酒的风味和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正是它们赋予了白酒独特的香气和口感。然而,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这些微量成分对我们身体的意义却微乎其微。而白酒中高浓度的乙醇,才是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我们都知道,白酒的酒精浓度通常都比较高,动辄就是 40 度、50 度,甚至更高。这样的酒精浓度比啤酒、红酒要高得多。当我们饮用高度白酒后,肝脏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代谢这些酒精,这就导致肝脏的负担要大得多。研究显示,长期饮用高度白酒的人,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更高。而且,高度白酒更容易让人产生酒精依赖,一旦养成了饮酒的习惯,就很难戒掉。有些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白酒对身体有这么多危害,那红酒是不是比白酒健康一些呢?确实,红酒中含有一些抗氧化成分,比如白藜芦醇,这些成分被认为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它们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身体细胞的损伤,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但问题是,这些抗氧化成分在红酒中的含量非常低。如果我们想要通过喝红酒获得这些好处,就需要喝大量的红酒。然而,大量饮用红酒必然会摄入更多的酒精,而酒精带来的危害早就远远超过了这些所谓的益处。所以,无论是白酒、红酒还是啤酒,虽然它们在口感、风味上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含有酒精,而酒精才是对我们健康最大的杀手。那为什么还有人说,50 岁以上的人喝点酒 “更健康” 呢?这种说法其实源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 “以酒养生” 理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饮品,还被赋予了很多养生的功效。比如中医里讲,酒能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在一些中医方剂中,酒常常被用作药引,帮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里所说的酒通常指的是药酒,这种药酒是用特定的中药材和酒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而且在使用时用量极少,一般只是几滴或者一小杯。这跟现代人日常饮用的白酒完全不是一回事。现代科学已经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酒精本身并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它不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且,饮酒与健康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饮酒并不一定能让我们更健康,反而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既然如此,那么 50 岁以上的人,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一定要喝酒,又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严格控制饮酒的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 20 克,女性不超过 10 克。如果换算成白酒的话,男性大约是一两左右,女性半两都不到。这个量是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的,在这个范围内饮酒,对身体的危害相对较小。其次,尽量选择低度酒。高度白酒对身体的伤害远大于低度酒,尤其是对心血管和肝脏的损害更为明显。低度酒的酒精浓度相对较低,肝脏在代谢时的负担也会相应减轻,对身体的刺激也会更小。

最后,绝对不要空腹饮酒。空腹状态下,我们的胃里没有食物,酒精会直接与胃粘膜接触,吸收速度更快。这样一来,对胃粘膜的刺激就会更强,长期下去,很容易导致胃炎甚至胃溃疡。在饮酒前,最好先吃一些食物,比如面包、米饭等,这样可以延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在生活中,酒常常是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营造出欢乐的氛围。但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快乐而忽视了酒精对身体的危害。对于 50 岁以上的人来说,身体的健康更加脆弱,需要我们更加小心地呵护。白酒并不是最健康的酒,它也谈不上健康。如果非要喝酒,那么控制好量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酒桌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人因为饮酒过量而失态,甚至引发各种意外事故。这些场景不仅让自己难堪,也会给家人和朋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应该明白,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让我们活得长久、活得健康的秘诀。喝不喝酒,选择权在每个人自己的手里,但我们要清楚,健康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了,再多的后悔也无法挽回。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