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体重管理”成两会热词
全民健康需要享瘦生活
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专家讲解如何健康减重
BMI=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
成年人体重指数
应维持在
18.5≤BMI<24.0
BMI<18.5为体重过轻
24.0≤BMI<28.0为超重
BMI≥28.0为肥胖
中心型肥胖
成年人
男性腰围≥90厘米
女性腰围≥85厘米
中心型肥胖前期
85厘米≤男性腰围<90厘米
8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日前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近日,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专家对科学管理体重进行解读。
健康体重是多少
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李涵称,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同时还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可以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自己的体重是否健康。它的计算公式是:
BMI=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
依据现行《成年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行业标准,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应维持在 18.5≤BMI<24.0,BMI<18.5为体重过轻,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成年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85厘米≤男性腰围<90厘米、8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前期。
比如,某人身高1.65米,体重60千克,其体重指数计算为60÷1.65÷1.65=22.03,属于正常。
怎样通过合理膳食健康减重
根据《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建议超重肥胖的成年人应在限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通过均衡膳食模式或调整食物构成等,维持机体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的负平衡状态。
限制能量饮食。是指在合理的能量分配基础上,每日限制能量摄入,达到并维持负平衡状态。《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中给出了能量需要量。建议每日减少500-1000千卡或减少30%总能量摄入。比如,30-49岁低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男性,其每日能量需要量为2050千卡,如超重肥胖每日可减少600千卡左右的总能量摄入。同时保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均衡摄入(供能占比分别为50%-60%、20%-30%、15%-20%)。
均衡膳食模式。应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保障食物摄入多样化,保持膳食平衡。一日三餐合理分配,鼓励主食以全谷类食物为主,减少精白米面摄入;充足摄入新鲜、低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和蔬菜;优先选择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脂肪含量低的肉类,以及低脂或脱脂奶类。
《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从营养学与中医学的角度给出了具体的膳食指导,市民可作为减重参考。总之,应坚持规律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减少在外就餐,定时定量就餐。
怎样通过科学运动健康减重
超重肥胖人群应以减脂为主要目标、维持瘦体重(是指人体中除去脂肪组织之外的组织和物质的总重量,包括肌肉、骨骼、内脏、水分等)为次要目标进行运动。推荐长时间中低强度有氧运动,通常需要每日进行一次或两次运动。另外结合抗阻运动有助于在减少身体脂肪的同时维持瘦体重。对于一般人群来说,进行有氧运动干预时,建议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渐达到30分钟/天的中等至较大强度。对于运动依从性较差的个体,可以通过累计多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的连续运动达到总的运动量。为了实现长期控制体重的效果,建议应逐渐达到至少250分钟/周(或消耗≥2000千卡/周)中等至较大强度运动,且将运动分在每周的5-7天内进行。可根据年龄、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采用不同的运动方法进行运动干预。
青少年和儿童肥胖治疗主要为饮食控制、行为修正和运动指导,饮食控制目的在于降低能量摄入,不宜过度节食。
老年人则应量力而行,适宜运动,建议每周坚持至少3次平衡能力锻炼和预防跌倒能力的活动,适量进行增加肌肉训练,预防少肌症。
对于职业人群来说,通过办公居家“微运动”,日常生活也能减重。《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版》指出: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职业人群上下班路上可多步行、多骑车、少开车;工作时少乘电梯多走楼梯,时常做做伸展运动,减少久坐;居家时间多做家务、多散步,减少看电视、手机和其他屏幕时间。运动要多样化,把生活、娱乐、工作与运动锻炼相结合。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