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的监督下,小孩会乖乖的,家长应该养成好的纪律性
更新于:2025-03-26 12:54:19

孩子天生好奇心重,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调皮捣蛋也是常事,也就是在家长面前乖巧一些,若是在其他时候,就会暴露出本性,那就是缺少自我控制。

很多家长都在投诉,说自己的孩子要看着他们的作业,家长一离开,他们就会拿着手机,打游戏,就像是被逼的一样,必须要家长看着他们玩游戏,看着他们起床。

王大妈家的儿子,是附近有名的小混混,整天跟一帮小孩一起玩,把自己搞的满头满脸都是,家长们也管不了,不过还好,这小子还算老实,有老爹在,他还能吃饱喝足,做完功课。

这是儿童缺少自控力的一种体现,所谓的自我约束,就是要自觉地约束自己,严格地控制自己的生活,不要随便游手好闲,要培养良好的自律习惯。

其实最好的方法还是要靠自己去养成,不能靠别人去逼迫,因为这样的自律只会体现在表面上,到了后面,自然就会露出真面目了。

3-6岁:3岁之前,孩子的脑部发育并不完善,即使是一、二岁的孩子,也不可能记得清楚,更不可能将大人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得清清楚楚,因此,家长要想教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三岁之后,是一个人的心智发育的重要阶段,俗话说,三岁看老人,这个时候,正是对小孩进行调教的最佳时间。

渐渐的,他们就会学会了自我约束,学会了服从,学会了服从,这才是最关键的。

不过,这种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三岁到七岁之间,孩子的生活方式、学习能力,都会超过其他孩子。

12岁:12岁,正是青少年时期,也是最叛逆的时期,有自己的主见,不会听家长的话,不过这段时间,还是要好好学习,好好表现,好好表现。

家长要把重点放在对孩子的学习意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上,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矫正,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地给予帮助,从而将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18岁:18岁的孩子,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处世方式,这个时候,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多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让孩子更好的适应环境,并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1.正确认识自己

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自以为最好的人,他们迷失了自己,变得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而自我约束能力强的人,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将来,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生活作好准备。

2.下定决心

很多人都是这样,三天三夜不干,半途而废,最后生活一团糟,一事无成。

但真正有自制力的人,却是一个有着坚强毅力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清晰的规划,而且还能一丝不苟的执行下去,虽然不容易,但只要能坚持下去,就能获得巨大的回报。

3.增加交友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自我约束与交朋友无关,但我们还是想与守信用的人交往,而不想与不守信用、做事拖拉的人交往。

有纪律的人,对自己的时间是非常看重的,不会随随便便就和自己的好友约好,出门之前,都会提前安排好自己的行程,这样的人,最是讨人喜欢。

4.如何培养自我控制

孩子的自制力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从小就要培养自制力,让孩子能够更好的掌控自己的生活。

5.制定明确的规划

与你的孩子制定一个简单的时间表,例如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做家庭作业,几点钟玩耍,几点钟睡觉。

在学校里,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需求,给自己安排作业,哪怕没有具体的需求,也都是按照自己的需求,给自己安排好了。

6.加强对工作的责任感

有些家长会娇生惯养,觉得自己年纪小,出了事自然有人给自己擦屁|股,让自己觉得这是一个成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让自己可以为所欲为。

平日里,不要惯着孩子,犯了错,就得自己扛着,像是不肯早起,要让孩子明白,迟到是要挨骂的,是要挨罚的,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7.家长的榜样

很多孩子的言行举止,都是从他们的家长那里学习来的,大人的一些言行举止,也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影响,作为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

在面对子女的淘气举动时,家长不能仅仅用责骂和强迫的方式,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自尊心,要知道如何去尊重,去理解,但要注重培养自我约束,而不是去管理,要知道在约束和放纵之间,这是一种平衡,不能以对子女好为借口。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