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要先控制心率?若心跳不低于这个范围,无需太担心
更新于:2025-03-28 04:58:01

在健康的漫漫征途中,高血压就像一个潜藏在暗处的 “敌人”,时刻威胁着人们的身体。以往,我们在应对高血压时,常常把目光紧紧锁定在血压的数值变化上,却在不经意间忽视了心率这个关键因素。可别小瞧了心率,它可不单单是心脏跳动的一个简单指标,更是心脏健康状况的 “晴雨表”,在血压管理的 “战场” 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在与高血压的对抗中,我们得先把心率给稳住呢?

先来看看血压升高和心率之间的微妙关系。许多高血压患者都有这样的苦恼,不仅血压像失控的风筝一样居高不下,心率也跟着 “凑热闹”,出现异常。这时候,我们就得追求血压和心率的 “双达标” 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控疾病的发展态势,降低心血管疾病这个 “大恶魔” 的侵袭风险。

《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 版)》中可是明明白白地指出了高血压患者心率异常带来的诸多危害。想象一下,心脏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如果心率老是不正常,特别是过快的话,就好比发动机长时间高速运转,会导致心肌变得肥厚。要是情况严重,甚至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这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据临床数据显示,差不多 40% 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都存在心率加快的问题,也就是静息心率大于等于 80 次 / 分。由此可见,关注和管理心率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心率异常升高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所以啊,合理地控制心率,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减少并发症,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进行双方面的管理。

当血压升高时,我们的血管就像被拉紧的橡皮筋,收缩和舒张功能都会受到影响,血液流动的速度也会变慢。这就好比河道堵塞了,水流变得缓慢。各个器官和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灌溉,就会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求救信号。中枢神经系统接到信号后,就会命令心脏加快泵血功能。这样一来,心脏的工作负担就会大大加重,长期下去,就像过度劳累的工人,可能会出现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

再说说动脉粥样硬化,这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血压高的时候,血流冲击力增大,血管内皮细胞就很容易受到损伤,就像狂风暴雨中的小船。要是心率再加快,血液流动速度也跟着变快,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会进一步加剧血管内皮的损伤,加速硬化的进程。

还有心脏供血的问题,长期高血压可能会让冠状动脉这个给心脏供血的 “主干道” 发生病变。冠状动脉一旦出问题,心脏自身的血液供应就会受到影响。这时候,如果心率过快,心脏舒张期就会缩短,动脉的灌注时间也会相应减少,心肌就很容易供血不足。心肌供血不足可是个危险的信号,可能会导致心肌细胞受损。要是大量心肌细胞死亡,那就会诱发急性冠心病发作。这时候,心脏就像一台故障的发动机,无法正常泵血,周围的血流速度也会下降,很可能会引发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血栓一旦脱落,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所以说,有效控制心率,就能延长心脏舒张期,让冠状动脉有足够的时间充盈血液,改善心肌供血状况,减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

另外,控制心率还能优化血压管理效果。心率增快意味着心脏泵血周期缩短,心脏泵血量增加,大量血液需要汇入各个组织,血管承载的血液量增加,这就会对血管壁造成压力和阻力,很可能使血压升高。为了防止外周阻力升高,我们就得及时控制心率,这样才能让血压控制得更加平稳持久。

不同人群的心率标准也不一样。成年人静息心率一般在 60 - 100 次 / 分钟之间。儿童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个器官组织就像嗷嗷待哺的婴儿,对营养的需求很大,需要大量的血液灌溉,所以心脏就得不断地泵血,心率相对较快。而老年人呢,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了生理性退化,对血液和营养的需求量降低,心率也就相对较慢。保持正常的心率范围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率持续偏离正常范围,可别不当回事,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对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心率控制的范围也有所不同。

普通高血压患者,如果心率持续高于 85 次 / 分,这就像是身体发出的警报,预示着心血管系统可能正承受着额外的压力。这种压力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可能会加速并发症的发生进程,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对于这类单纯高血压且没有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把心率维持在 60 - 70 次 / 分这个范围,就像是给心血管系统穿上了一层 “防护衣”,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入手。如果患者心率持续偏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这种药物就像一个 “心率调节器”,能帮助我们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对心率的控制要更加严格。因为冠心病患者的心脏本身就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和损伤,过高的心率就像一把火,会进一步增加心肌耗氧量,很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这类人群的心率应该维持在 50 - 60 次 / 分,在这个范围内,心脏的负荷比较小,对心脏各个组织的损伤也较小,能有效预防其他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β 受体阻滞剂是这类患者的首选药物,它不仅能降低心率,还能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绞痛发作。对于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医生可能还会考虑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比如钙通道阻滞剂,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心率控制效果。

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患者,心脏功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就像一台破旧的机器,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这时候,心率过快不仅会增加心脏负担,还会让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导致病情加剧。临床数据表明,这类人群应该将安静状态下的心率维持在 60 - 69 次 / 分,这个范围有助于预防急性事件的发生。这类患者除了要进行严格的生活方式管理外,还需要药物治疗。β 受体阻滞剂依然是核心药物之一,它能够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改善心脏重构,延缓心衰进展。对于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医生还可能会考虑让患者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或胺碘酮等药物,以控制心室率,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那高血压患者该如何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呢?

首先,重中之重是要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这需要我们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规律服药,可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在家也要养成自测血压的好习惯,就像一个谨慎的卫士,时刻关注血压的变化。一旦发现血压有异常波动,要及时告诉主治医师,让医生帮忙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率。在选择降压药物时,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就像挑选合身的衣服一样,选用合适的药物,并且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服药的时候,千万不能 “漏服” 或 “忘服”,更不能擅自停药或减量,否则可能会引发药物副作用。

其次,改善生活方式也非常关键。要做到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盐的食物。适量运动也必不可少,比如每天出去散散步、打打太极拳,让身体充满活力。还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

定期体检和筛查也是早期发现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高血压患者要像定期保养汽车一样,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也要关注血压以外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血脂、血糖、尿酸等指标的变化。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还要进行更详细的筛查,如冠状动脉 CTA 或 MRI 等,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最后,加强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就像获得了一本健康指南,可以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性及其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掌握正确的血压监测方法和药物治疗原则。

总之,血压高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关注血压的控制,还要积极地控制心率。高血压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心跳不高于 80 次 / 分,一般无需过于担忧,但合并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将心率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内。同时,预防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抵御疾病的侵袭,保护自己的健康。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