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项元汴诞辰500周年
更新于:2025-03-28 07:38:55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纪念项元汴诞辰500周年

◎本土阅读

  《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修订版面世

  2025年对于中国艺术史来说是个大日子,天籁阁主人项元汴即将迎来500周年诞辰,故宫博物院也将迎来百年华诞。

  正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小峰所说,故宫博物院的庞大古书画收藏奠基于以乾隆为主导的清宫旧藏,而清宫收藏的系统化则极大地受益于明代后期私人收藏家项元汴的毕生努力。

  为了纪念项元汴诞辰500周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封治国的《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以下简称《与古同游》)在日前推出全新修订版。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的身后又隐藏着什么?

  在江南富庶的地区,收藏家辈出。自明代中晚期以来,以项元汴为中心的“嘉兴项氏”便成为特定的专有名词,频频出现在诸家著录之中。在许多价值连城的画卷和法书上,经常能见到盖有“项子京珍藏”“项元汴印”“天籁阁墨林”“天籁阁”之类的收藏印章。

  每每看到那些熟悉的印记,一定会有许多人在揣测,项元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的身后又隐藏着什么?那些皇冠明珠一般的稀世之宝,是通过哪种方式进入其囊中的?他对于那么多的藏品是如何管理鉴定的,而藏品最后又流向何处呢?这些都是书的作者封治国所要阐述的重点内容。

  12年前,《与古同游》的初版一经问世,便在学界和读者群中引发广泛关注,成为研究项元汴及明清书画鉴藏史的重要文献。如今,修订版在全新史料的支撑下焕新登场。

  翻开这本书,就好似穿越时空,走进江南书画鉴藏的历史长河,重访天籁阁璀璨的书画世界。全书在结构上分上、下两部分,上编从项元汴的家系、社会网络和鉴藏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深入探讨了项元汴的文化背景与鉴藏活动;下编为《项元汴年谱》,旨在提供一份以项元汴为中心的明代书画鉴藏史基础性研究成果。

  在明代鉴藏史的广阔视野下,《与古同游》不仅剖析了明代书画鉴藏的普遍观念,还对项元汴与吴门画派、董其昌等艺术名家的交往进行细致入微的探究,力求全方位展现明代书画鉴藏史的生动图景。

  多年风霜雨雪中的努力,才勾画出整体轮廓

  在中国油画界,封治国的历史画、肖像画创作颇受重视。而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在文献故纸之中爬梳钩沉,用文字还原旧日岁月的鲜活图景。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景中在《与古同游》序言中这样说:封治国教授是一位油画家,可他撰写的这本书让我想起英国一位大鉴定家对一位大美术史家的评价:用中文说就是敏锐、自信、低调、内敛、睿智,不过谈到幽默感,封治国走到哪里都是笑语一片,令“忍俊不禁者,缥缈思登华”。

  让范景中惊讶的是,封治国把艺术的个性与学术的沉思完美地契合在一起,而且蕴藏着那么多启人深思的问题。他也提到我们有时会忘记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理解之同情,忘记了要怀着善意把逝去的古人唤起,更何况我们对古人了解得本来就不多,“例如,对项元汴的了解,也不过在近些年,特别是本书作者多年风霜雨雪中的努力,才勾画出整体轮廓。”

  项元汴这位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收藏家出现,也让嘉兴成为全国收藏的中心,并由此塑造了嘉兴的文化。

  重新激活一个历史人物、还原一个历史情境,不仅需要丰厚的文献史料、坚实的理论依据,更需要强大的勇气和宽博的人文情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万木春是封治国的好友,他在序言里提起封治国为写作这本书,深入嘉兴考察,发现并利用了过去鲜为人知的项氏家谱,同时对项元汴的交游下了很大的文献考订功夫,完成了迄那时为止最详备的项元汴年谱,解决了过去以讹传讹的许多史实问题。“《与古同游》这部著作已被国内国际视为项元汴研究的标准之作。”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不少学者均尝试了对项氏藏品的统计与整理,封治国也在书中综合他们的研究成果,并把项元汴放置于更为广阔的背景下,分析他与前辈收藏家以及与同时代收藏家之间的微妙关联。“从这一意义看,倘若读者能对此书的观点有所认同,那将是数代美术史学者集体力量的功劳。”

  《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修订版)

  封治国 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记者 许金艳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5-03-24 11:47:43
一手烟火 一手诗意
一手烟火 一手诗意
2025-03-24 11:47:50
春在溪头荠菜花
春在溪头荠菜花
2025-03-24 11:47:56
从诗经里走来的桃花
从诗经里走来的桃花
2025-03-24 11:48:15
唯将此心付方圆
唯将此心付方圆
2025-03-24 11: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