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跟日本断绝关系:进行朝贡
更新于:2025-04-02 08:43:29

日本明明不肯承认明朝的国际地位,且两国已经断绝外交往来,但日本却还是在洪武年间屡次进贡。洪武七年,“其别岛守臣氏久遣僧奉表来贡”;洪武九年、十二年、十三年、十五年、十九年均有日本使者来华朝贡。不过,因为这些日本使者并没有准备相应的国书和表文,所以每次他们前来朝贡,都被朱元璋拒之门外了。

既然,怀良亲王与朱元璋决裂,那么,为什么日本人还要向大明进行朝贡呢?既是朝贡,又为何不带上正规的文书呢?根据文献的记载,这些使者之所以不带表文,是因为他们想要“回避称臣”,通过这种方式使中国与日本的宗藩关系失效。

此外,《明史》中还有这样的记载:

“倭性黠,时载方物、戎器,出没海滨。得间,则张其戎器而肆侵掠,不得,则陈其方物而称朝贡。东南海滨患之。”

由此可见,那些没有带着表文来朝贡的“日本使者”,实为一些从事海外贸易的日本倭寇商人。

他们经常乘船前往朝鲜或中国进行贸易,但因为两国关系不睦,所以不太景气。当时的日本,没有什么商品可以输出,而大明却有许多令日本市场炙手可热的商品。日本商人虽有心购买这些商品,但他们却卖不出本土的货物,没有充足的资金采购。

在这种前提下,这些商人便“顺应时势”,摇身一变化为海盗,在中国沿海城市捞上一笔没本生意就跑。有时中国加强海防,这些倭寇没有机会得手,被官兵抓到就说他们是来朝贡的,将船上装载的商品作为贡品进献给朱元璋,以此来混淆视听。

这些倭寇相当狡猾,他们知道明朝像历代的专制政权一样好面子,喜欢“朝贡贸易”。于是,这些矮子便钻了中国皇帝心理上的空子,在海防空虚时当海盗,海防严密时冒充使者。之所以《明史》中出现许许多多的朝贡记录,就是因为这些倭寇商人太过猖獗,每每通过这种方式逃脱中国的制裁。

定期转存是指什么
定期转存是指什么
2025-03-25 08:49:06
什么样的辣椒更辣
什么样的辣椒更辣
2025-03-25 09:42:22
什么是税前税后
什么是税前税后
2025-03-25 10:28:29
“天地会”:反清
“天地会”:反清
2025-03-25 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