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阳光报
■侯玲
(图片来自网络)
把读书当成日常时,日子便有了高级感;把读书当成享受时,人生就有了光彩。这种从内到外散发出的光晕,也有人说是气场。因此,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的成长可分为三方面:自身成长,外在助力,机缘运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是外在助力,是人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较之于行路,读书更注重思考性,更能启智开悟。
若把视频比作一种直接的“快餐”,那么书籍就是“半成品”。快餐开袋即食,却因其少劳作之辛苦,哪怕滋味“鸡肋”,也不乏需要之人,故,视频的接受者甚众,受众几乎无门槛。半成品需要加工,书籍需要读者用已有的经验或技能去自我还原文字的色香味,这是有挑战的事情。可王荆公言: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有人在阅读中获得成长,无论是好文笔的满口余香,还是好思想的醍醐灌顶,人在读书时无比舒坦。有人在阅读中与作者共鸣,掩卷深思喜极而泣,这是灵魂与灵魂的契合,这是思想的升华。读书之乐,便在于此。
万卷书中行,若与一众智者共生。从这个角度看,读书真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如今,网络普及,很多成人也被“视频绑架”,视频带来的感官刺激更直接,好看的多看,不喜欢的划掉,人少用脑,更不必说用心思考,但舒适区待得越久人越惫懒,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周而复始,人容易空虚,消极情绪渐长。
读书,也枯燥,每一个字都要认识,每个词语要了解,每个句子要知意,句与句之间的关联要通晓,段与段之间还有布局,篇章之间还有谋划,这些“拦路虎”,把很多人拒在了读书的门外。可正因有挑战,人才在读完一本好书后,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对作者的远见高度认可,被宏大构思折服,这个时候,时间概念、男女性别、国度之分,统统可以忽略。此时,才觉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得真好,人类的所有经验,都被书籍记载,读千本书,你便是更上一层楼,再读万本书,你已是一览众山小。可此时的你,哪里能满足?只恨命似蜉蝣,恨不得夜以继日地博览群书。想到这,先别慌。庄子也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故人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此乃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