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开辟更多消费新赛道
更新于:2025-04-10 09:32:05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 江德斌

  节假日的消费场景正在被“人工智能+”无限延伸。比如,在北京,众多游客穿梭于多个“人工智能+消费”的创新应用场景之中。早晨,坐上地铁之前,在智能鲜饮品站购买一杯由机械臂制作的果汁;随后,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体验一场沉浸式VR游玩项目,在虚拟空间由宫廷画师郎世宁带领游览全盛时的圆明园;晚餐时,在簋街看到餐馆前揽客的具身智能“员工”主动打招呼。据报道,“人工智能+消费”已成为连接内需增长与消费升级的重要纽带,催生更多新的消费增长点。

  随着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消费场景,融入百姓日常。这些未来感十足的消费场景,不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如今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消费升级,正在普通大众的生活领域悄然发生。“人工智能+”快速渗透消费领域,开辟出一条条高成长性的消费新赛道,为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如同以前的电脑、互联网、手机等技术一样,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正在深刻重塑市场需求,加快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人工智能+消费”为消费者带来了个性化、便捷化体验,消费场景的智能化升级转型,打破了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界限,让产品和服务变得更智能,能够感知外界,提供即时反馈,与消费者产生互动、连接,提升消费体验,获得新鲜刺激的心理满足。

  人工智能技术彻底重构传统消费场景中的供需关系,推动消费者从“被动筛选”转为“主动匹配”。在传统消费模式下,消费者往往需要在海量商品中自行筛选,效率低下且体验不佳。如今,基于AI算法的智能推荐系统,能够通过深度学习用户行为数据,精准预测消费偏好,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推送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享受到与众不同的服务待遇。

  “人工智能+消费”的魔力不仅在于优化既有场景,更在于创造前所未有的消费新场景。机械臂、VR、AI、机器狗、机器人等均由概念技术,变成规模化的量产商品,进入到消费领域,与传统消费融合,激荡催化出新的消费场景,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而且,这些创新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相互关联的消费生态,不断拓展消费的时空边界,为商家提供了差异化竞争机会,开辟了新的蓝海市场。

  推动“人工智能+消费”发展,还能促进消费服务升级,加快就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岗位可能会受到冲击,如客服、服务员、安保等,部分岗位会被技术取代,但同时也会促使劳动者提升技能,向更高层次的岗位转型,或者将传统技能与新技术融合,推动人工智能为传统职业赋能。而且,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如消费后台的AI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算法研究员等。

  目前,“人工智能+消费”还面临智能化水平不足、技术成熟度不够、消费者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担忧等问题。为此,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加快完善技术标准、市场监管等,坚守技术向善,以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为核心,将消费红利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水患之河变幸福之河
水患之河变幸福之河
2025-03-24 11:43:21
T3航站楼全新登场
T3航站楼全新登场
2025-03-24 11:43:22
山河毓秀 水美家园
山河毓秀 水美家园
2025-03-24 11:43:23
悠悠慈母心
悠悠慈母心
2025-03-24 11:43:34
父母的谎言
父母的谎言
2025-03-24 11: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