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看汕尾②】良渚文化南传汕尾的重要物证 ——海丰博物馆馆藏玉琮玉环寄载厚重历史
更新于:2025-04-13 14:58:25

本文转自:汕尾日报

举世闻名的良渚文化与汕尾的史前文明有何关系?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汕尾市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练娟。据练娟介绍,1984年4月,时海丰田墘镇(今汕尾红海湾田墘街道)居民彭添、彭乖、彭傲、吴学炎、曾大乖、王泉、王侯等7人,在田墘东北约1里处地名“三坨”挖贝壳时,于4米多深的贝壳层中挖出玉琮二件、玉环二件,并于同年11月献交海丰县文物部门,现收藏于海丰县博物馆。经专家鉴定,确认此玉琮、玉环为良渚文化南传的信物。

玉琮。

青玉镯。

考古专家认为,玉琮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的遗物,有“礼治、享后、敛尸、随葬”等多种用途。据练娟介绍,在田墘出土玉琮的玉料与良渚文化玉琮的玉料有所不同,良渚文化玉琮的玉料为鸡骨玉,田墘出土玉琮为岫岩软玉料,其产地在北方辽宁一带。玉琮呈淡黄绿色,方柱体状,外方内圆。饰抽象兽面纹和细密云雷纹,这两件玉琮从其形制、纹饰来看,具有良渚文化特征,而玉质、线条、图纹等创作艺术超越了良渚,是长江中下游良渚文化向岭南传播且艺术水平达到巅峰期的物证。

玉琮出土点。

东北的玉料、江浙的良渚文明、高级的艺术水平,聚集了这么多重要历史信息的玉琮,为什么会在并非经济文化中心区域的汕尾出现?它是以一种什么方式传播至此?目前在考古学界仍是一个谜。但是无论如何,这证明了汕尾区域在史前时期已具有相当高级的文明。结合上世纪三十年代麦兆良神父的考古发现和后来历次考古发现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汕尾日报记者沈绿洋

微看点
微看点
2025-04-07 07:58:24
天山深处的八卦奇城
天山深处的八卦奇城
2025-04-09 11:51:46
恩施山水行
恩施山水行
2025-04-09 17: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