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白菜心”的智造跃升
更新于:2025-04-13 16:11:47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上接01版)宝武重工借助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上下游100多家企业,连接设备1万余台;马钢股份带动宝武生态圈5000余家企业上云用平台。

园区引领

专业集群联动数改

位于马鞍山市博望区的安徽力源数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刃模具企业。面对现代化发展需要,企业在管理等方面稍显“跟不上趟”。“交货期快到了,但这批订单的产品不知道在哪;顾客反映产品和订单有出入,但产品是谁生产的,什么时候生产的,无法溯源。”公司副总经理张先进说。

2022年10月,力源公司对生产信息化管理进行系统布局,到今年3月,已投入370多万元实施数字化改造。“我们在生产线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和设备,能实时采集生产线的运行数据。”张先进说,“借助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全过程可视化、可溯源。”

博望区是机床及刃模具企业集聚区。过去大量中小企业在转型发展中作为不大,如今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这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意识增强,但数字化改造难度较大。

近年来,博望区打造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机床、模具、铸造等行业协会和省级数字化转型领域专家、数字化第三方服务机构及企业代表等,组建园区数字化转型专家团队指导组,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和能力。

产业园区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除了“样板带动、龙头链动”,马鞍山市还通过开展“一区一业一样板”,打造区域示范,推动工业园区整体数字化转型,提升园区、集群辐射带动作用,破解集群内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

目前,马鞍山已打造省级“一区一业一样板”示范园区3家,博望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县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累计带动361家企业实施改造,连接企业设备近万台。博望高新区先后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和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其“平台+园区+企业”赋能产业集群智改数转模式,成为产业集群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样板。

服务强基

护航企业转型增效

“黑灯”货架、堆垛机器人、智能制造监控中心、自动化车间……走进马鞍山新康达磁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数字化改造后,企业的面貌与过去传统磁性材料企业相比可谓天差地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让生产经营管理更加高效,也增强了客户对企业和产品的信赖。”公司副总经理赵光介绍,数字化转型后,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20%,运营成本降低4.54%,利润率从11.13%跃升至17.86%。

数字的背后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信心,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强大的数字新基建。“2024年新建5G基站1016个,累计建设5G基站6305座,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入选国家‘双千兆城市’……”记者近日从马鞍山市工信局了解到,该市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市大脑治理体系,去年以来,入选国家“千兆城市”,进入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60强、新增4家国家级5G工厂、马钢成为全省唯一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马鞍山软件园获评首批“安徽省软件名园”称号,建成宝之云马鞍山基地数据中心、花山区智算中心,建成上线算力715P。

基建强“筋骨”,软件优环境。去年以来,马鞍山市强化企业服务,实施企业数字化普及工程,培育引进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加快实施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全市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触网登云”,大力推广羚羊平台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截至2024年底,累计推动2661家工业企业上云,2628家企业下单使用羚羊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进智能制造诊断工作,通过线下线上诊断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同时,该市将数字赋能制造业转型与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营造“数”氛围,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去年,该市开展“数智马鞍山”见行动系列活动36场,惠及企业600余户次;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37场,惠及企业437家。

今晚强冷空气来袭
今晚强冷空气来袭
2025-03-26 16:27:01
鹿呦山下听鹿鸣
鹿呦山下听鹿鸣
2025-03-26 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