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自身患上动脉硬化、心梗、冠心病等病症的原因感到困惑,实际上,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摄入了过多的油脂。过度摄取油脂容易导致高胆固醇、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等问题。
因此,我们特整理了心血管专家在外就餐时绝不会点的菜品清单,请大家务必收藏,下次就餐时避免点选这些菜品。
以下都是心血管专家不会选择的菜品:
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是吸油大户!
1. 烧茄子
尽管烧茄子美味可口,但它的结构疏松多孔,极易吸收油脂。经过油炸处理后,茄子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的油分。
2. 地三鲜
地三鲜的主要食材包括土豆、茄子和青椒,这些食材都需要经过油炸处理。油炸过后,它们的含油量甚至超过了一碗油滋滋的红烧肉。
3. 干煸豆角
虽然干煸豆角听起来似乎与油炸无关,但实际上豆角通常需要经过油炸处理。油炸后的干煸豆角不仅热量过高,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因为在油炸过程中,豆角可能会外焦里生,如果未彻底熟透,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4. 炸藕盒
尽管藕是养生食材,但其淀粉含量接近土豆,加之外表裹着面糊。这样富含淀粉的食物经过高温油炸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同时,藕盒上吸附了大量油脂,过多食用对健康不利。
5. 水煮肉、水煮鱼
水煮鱼和水煮肉是我们最常点的“水煮菜”,但实际上它们并非真正的水煮菜,而是经过大量油炸处理的菜品。虽然水煮肉汤中上层是油,下层是水,但夹起肉时,上层的油分会附着在肉类和蔬菜上,这对健康极为不利。
6. 干锅菜
干锅娃娃菜、干锅千叶豆腐、干锅白菜等是我们最常点的干锅菜品。但干锅菜为了达到麻辣鲜香的特色,大部分食材需要经过油炸处理。这样一来,干锅菜的含油量显著增加。此外,干锅菜通常需要持续加热,最终大部分油脂会被菜品吸收。
7. 毛血旺
毛血旺作为一道重庆名菜,同时也是一道非常油腻的菜品。几乎所有食材都是用油烹调的,吃一口就相当于喝了一口油,毫不夸张地说。
8. 锅包肉
这是一道东北风味的菜品,制作方法是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制后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再捞出,然后再次下锅拌炒勾芡。光是油炸过程就需要进行多次,其高油脂的本质可想而知,为了健康考虑,还是少吃为妙。
以下是10种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食物:
建议多吃!
1. 大蒜:含有甲基丙烯三硫,可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并预防血栓生成。
2. 苹果:富含果胶、纤维素、花青素和维生素C,可降低低密度胆固醇,提升高密度胆固醇。
3. 黑木耳: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卵磷脂、胶质和胡萝卜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4. 海带:富含铁、钙、碘、胶质纤维以及必需氨基酸、维生素A和B2,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5. 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和葡萄糖等水溶性纤维,能有效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
6. 洋葱:含有前列腺素A,是强效的血管扩张剂,能增加冠状动脉和末梢血管流量,预防血栓形成;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成分,可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症。
7. 山药:富含膳食纤维,其粘稠液体成分能增强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硬化。
8. 鱼油:含有EPA和DHA,不仅能活化脑细胞功能,还能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被誉为“血管清道夫”。
9. 番茄:含有丰富的茄红素,煮熟或油炒时会大量释放。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还能降低血中三酸甘油脂。
10. 圆白菜:被誉为“血栓斑块清道夫”,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胡萝卜素,能降低胆固醇、帮助血压稳定,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特别适合动脉硬化患者和肥胖者作为辅助食疗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