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蕾的神演技,仅在演技综艺可见
更新于:2025-04-21 16:10:54

内娱这帮疯疯癫癫的演综真是给人看出鬼打墙了!

 

《无限超越班》第三季明明才刚播出,却给人一种它从未离开过的错觉。

 

这些走黑红路线的演技综艺能成为长期保留节目,当上抓马冥场面制造机,让人脚趾永不得放松——

 

辉煌战绩离不开在各大平台巡回上工,长年无休的导师组。

 

他们坚守着各自的人设和职能,坚持着鉴赏内娱演技脚底板的工作,在每一档演综里狂刷工时,轮番重复那点换汤不换药的“导师reaction”。

 

这些演综老员工们,大概可以分为三大职能岗位:

 

痛心疾首类

 

代表人物章子怡、郝蕾。

 

这类导师的人设是对表演拥有至高艺术追求、满怀职业信仰的大神级演员。

 

她们强调演员不是谁都能当,她们对当下演艺行业鱼龙混杂的乱象表示愤怒和忧虑。

 

早在《我就是演员》里,二位轮番上阵点评金莎,金莎说想从歌手跨界尝试演员行当,先是郝蕾劝她,没有足够的本领就别轻易跨界,“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来演戏呢?”

  

随后章子怡输出了传唱已久的名言:“演员难道是一个最低级的职业吗?”

  

不是谁都能当演员,因为她们强调这是个需要老天爷赏饭吃的饭碗。

 

郝蕾奉劝金莎:“演员的天赋至关重要”↓

  

章子怡也对盛一伦说了差不多的劝告↓

  

她们尤其懂观众眼看着唱跳偶像挤占演员市场的痛点,所以前有郝蕾劝退李汶翰、金子涵,让他们回去安安生生搞唱跳↓

  

后有章子怡在今年的《演员请就位》上怒吼爱豆出道的张嘉元,让他抓紧闭嘴下台,别装了。

  

她们会在点评时反复强调自己做演员的信条。

 

比如章子怡的高频词是“信念感”↓

  

而郝蕾则最喜欢强调演戏的“真听真看真感受”。

 

她这里,表演的死罪就是“假”,她在前几年的节目里,经常批评选手的表演太假↓

  

今年最新的《无限超越班》上,姐更新了话术,好像是偷偷上了什么高情商表达大师课。

 

演戏人的事,怎么能说假呢?要说是“技术性流泪”↓

  

当然,夸人演得好,也不能简简单单地说演得真,要说这个“靠技术是支撑不了的”↓

  

好的,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总结这类工种的工作要领:

 

首先,你得熟练使用“天赋/灵气”、“相信/打动”、“门槛”、“真实感受”、“信念感”等高频必考词汇

 

其次,你要讲话直接。点评表演时,必须展现出敬畏艺术的、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

 

最后,你要情绪外显,并适当发飙。不论是面对糟烂的表演,还是闹心的选手,展现出大神级实力演员的情绪爆发力

  

不论你已经在这行摸爬滚打了多少年,见识过、甚至亲自参与合作过多少离谱烂戏、差劲演员,都需要表现得像第一天、第一次目睹行业乱象般痛心疾首。

 

刻薄毒舌类

 

代表人物李诚儒、吴镇宇、尔冬升。

 

相比于上一类突出情绪,这类工种主要考验导师们台词创造的深厚功底。

 

他们负责灵活运用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绞尽脑汁地探索出关于“烂戏”的一百种表达方法。

 

他们靠一个敢说、会骂的互联网嘴替人设行走各大演综,互联网上到处都是他们的传说。

 

李诚儒的成语三连,早已成为刻进国产演综里程碑的超级金句↓

  

后来他自己不仅在节目上又重提过好几次这个点评,还创作了新的一组叫做“味同嚼蜡、味如鸡肋、如此乏味”↓

  

看得出李诚儒是真的喜欢这个组合句式。

 

后来他评价现在的艺人基本功不扎实,只会搞点没有难度的唱跳组合时,又讲了类似的四字词排列↓

  

除了固定句势,李诚儒也玩阴阳怪气那一套。

 

点评包贝尔演戏老喜欢故意抖腿,他建议人家去查查心脏。

 

潜台词:演得跟有病似得

 

如果说李诚儒点评突出一个刻薄,那么尔冬升的输出风格则更可以用“绝望”来概括。

 

他点评陈宥维王楚然那段喜剧效果超群的帕金森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要是站在台上的演员,当时绝对会产生抓紧退圈去摆摊卖烤肠的冲动。

  

先说王楚然这种漂漂亮亮的女演员多得是,“最糟糕的是没有性格”,言外之意就是王楚然是个又没演技、又没特色,花瓶里也不算出挑的花瓶。

  

美女估计一辈子也没听过有人当她面评价她是“既然已经长成这样”。

 

评价陈宥维更是火力全开,说人家哭的时候像在嚼口香糖,又尴尬又可笑。

  

得,演技全是硬伤,老老实实回去干男团老本行总行了吧?

 

nonono,尔冬升选择追着杀↓

  

年纪又大、又不够梁朝伟帅、演戏唱跳还统统干不好;

 

这么转着圈一通透彻的数落下来,陈宥维还能在台上绷着嘴角强装镇定,我真都有点敬佩他。

 

点评张大大演的因罹患癌症戴着口罩的科学家,说“无语”、“像小偷”↓

  

点评转行当主播卖鸡爪的朱梓骁,说人家“再过两年样子都会变成一个鸡爪了”↓

  

最新一期节目,许绍洋上来一堆假惺惺的客套话,说自己感谢向华强、很喜欢尔导、很喜欢曾志伟大哥balabala……

 

尔冬升直接打断:“喜欢我没用”、“你喜欢我也不代表我会用你”↓

  

再到吴镇宇,在每一档演综里稳定充当一个淬了毒的活体表情包,谁都不放过。

  

《演员请就位》里,吐槽杨子把西门庆演得油腻,说人家是“本色出演”↓

  

赵樱子说自己背古装戏台词很困难,他说那是“文化水平问题”↓

  

讨论年轻偶像能不能拍吻戏、会不会掉粉的问题,他讥笑“你连你妈妈都不关系,还担心粉丝”。

  

质问拿经验缺乏当借口的演员,“你没演过爸爸,那你有爸爸吗?”

  

因为何洛洛演戏一直把手放在裤兜里不抽出来,他问人家是不是在演残疾人↓

  

毒舌点评,搭配海量五官扭曲、神态夸张的表情包,吴镇宇替无数综艺节目抗下了热搜KPI的大梁;

 

对于大部分网友来说,根本分不清他又上了那个节目,反正他依旧嘴巴淬毒、面露难色,永远活跃在尴尬抓马的切条短视频里。

  

虽然费曼早就说了,他爸爸喜欢骂人,但咱也万万没想到——

 

吴镇宇爱到了,把这件事当成个固定的班来上的程度。

 

维稳中和类

 

刚才盘了这么多火药桶子,但节目组也得考虑场面能不能收住的问题。

 

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些风格更温和平缓的嘉宾,在各种糟心癫狂的场面中穿插出现,起到一个缓冲的效果;

 

主要也是能帮助我们观众稍微放松放松抠紧的脚趾。

 

这类和平使者,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人设:

 

一种是影视界的活化石大佬,代表人物陈凯歌、曾志伟。

 

一个摘过国际主流电影奖项的大导、一个香港TVB的总经理,二位见证并代表着华语影视行业的某段巅峰时期。

 

所以,他们肩负着的一个重要使命是:给这些妖魔鬼怪汇聚一堂的黑红综艺上价值,拔高这类节目的行业意义。

 

前面被尔冬升骂得狗血淋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陈凯歌点评淡淡地说他们的空间调度有问题,影响了情绪抒发↓

  

他在早期《演员请就位》上慷慨激昂地说什么节目比赛规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演员好好发挥。

  

今年新一季《演员请就位》一开头,又是熟悉的声音,高谈阔论着电影、能量、时代等宏大命题

 

但没人知道看杨子演性骚扰版西门庆、刘梓晨演死了一万次的相柳,对于电影、对于时代到底能产生什么能量。

 

总之就是开局一张嘴,靠大导的大格局,硬生生把一档豆瓣评分4.3的综艺,拔上了不属于它的高度。

  

再比如《无限超越班》请了很多短剧演员参加,被观众质疑就是请不来正经演员了、想蹭短剧市场热度了……

 

这时候,就需要曾志伟带着大家回忆自己当年抓住机遇、早早“下海”拍网大的经历;

 

在节目里讨论长剧、短剧等各种形式的差别,以及这其中是否存在鄙视链的问题。

  

他说以前拍电影的看不起拍电视剧的、电视剧的看不起拍网大的、网大的看不起拍短视频的,但现在王家卫也拍电视剧、周星驰也拍短剧,时代在变,市场需求也在变。

  

这一下,节目里油头粉面的霸总专业户们也仿佛被蒙上了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光辉;

 

这哪里是下沉市场,这分明就是节目组在拥抱时代变化,勇立市场潮头嘛!

 

而另一种有助于调整节目画风气质的,是温和谦逊有实力的标杆前辈人设。

 

代表人物有(塌房前的)张颂文、刘涛。

 

他们并不常驻演技综艺,虽然不如前面提到的人物那么大腕儿,也没有人家点评起来敢说敢骂敢发飙,但这类人设能很讨巧地收获大量观众喜欢。

 

他们非常擅长打圆场,缓和现场导师剑拔弩张、学员濒临崩溃的紧张气氛。

 

比如在盛一伦被章子怡和李诚儒批评得挂不住脸,开始红温、掉眼泪,整个人都有点颤抖的时候,张颂文就插话进来,开始安慰盛一伦;

  

他分享自己十几年里被频繁拒绝的惨状,说盛一伦已经是很幸运的,然后鼓励他越来越好。

 

刘涛在新一季的《无限超越班》也是一样的。

 

李诚儒质疑洪尧“一点也不真诚,完全在一个表现、表演的状态里”,刘涛持反对意见,说人家可能只是紧张↓

  

李诚儒继续说洪尧不真诚的问题,然后刘涛接着帮洪尧说话;

 

她说洪尧是个有热爱的人,吴谨言选他当丈夫、当孩子爹,证明这个人身上一定有闪光点↓

  

除了帮学员说话,他们还能充当演技的正面教材,帮学员示范、搭戏。

 

张颂文给李汶翰示范,如何正确表演“小演员试戏失败后和家人打视频通话”的片段,一度成为张颂文“演技封神”的重要论据。

  

刘涛在《无限超越班》里,更是成为了最受学员欢迎的助演搭子。

 

毕竟比起旁边一脸凶神恶煞的吴镇宇、表演班教导主任气质溢出的郝蕾,刘涛怎么看都是个更安全、更不吓人的选择。

  

在搭戏学员们非常吃力的演技对比下,刘涛的演技显得格外生动自然;

 

多看两遍,简直可以让人忘记她在《芈月传》变形嘶吼的恐怖场景,毕竟节目里更灾难的表演多了去了;

 

姐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在综艺里收获了自己的演技巅峰场面

 

这类人设,有点像学生时代学校里最年轻温柔的青年教师。他们不凶学生,不施加高压,有时候还偷偷在课堂上带大家看个电影,很难不受大家欢迎。

  

他们的主要职能,是给节目补充一些新鲜的传播点,让人在上述老员工之外,也在演综里见见新面孔;

 

缓解观众视觉疲劳的同时,也狠狠缓解一下节目里大量审丑、抓马内容的冲击力。

 

我之前说,脱口秀综艺里最考验口才和情商的位置,是坐在台下的点评嘉宾;

 

原来演技综艺也一样,最需要发挥演技的角色,不是“超越班”的学员们,而是形形色色、各司其职的导师。

 

大家在这里排队认领优秀大前辈的头衔,再根据各自的岗位,完成有追求、负责任、眼光毒辣、见解独到、业务能力封神的人设画像,收获自己尽显专业本领的高光时刻。

 

甭管能不能指教出点名堂,你们反正是先德艺双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