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常体温就稳稳地卡在 36 - 37℃之间,雷打不动?要是我现在告诉你,这看似板上钉钉的事儿,早就悄悄起变化了,你会不会惊得瞪大双眼?这体温的变化可不简单,它跟咱的免疫力、生病风险,甚至癌症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不是好奇心瞬间爆棚?别着急,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深挖体温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回溯到 1851 年,德国内科医生卡尔?温得利希那可是下了苦功夫,收集数万名病人腋下体温,日夜钻研后得出人类正常体温约 36 - 37℃,此后这就成了大家信奉的圭臬。
但时代进步,医学研究高歌猛进。近年,新研究如璀璨新星挑战传统。2020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朱莉?帕森内特教授团队大显身手,钻进海量医学资料,对比美国内战后退伍军人病例、不同年代健康档案等,涉及约 50 万次体温测量。惊人发现来袭:人类体温逐渐走低。2000 年前后出生男性比 19 世纪初出生男性低约 0.59℃,每 10 年降 0.03℃,女性自 19 世纪 90 年代起也降了 0.32℃。
为啥会这样?原因有三。医学进步与卫生改善,让慢性感染少了,身体少 “打仗”,体温自然下滑;居住环境大变样,空调暖气伺候着,身体不用费力调节,耗能少,体温跟着降;现代人运动少、压力大,基础代谢低,皮质醇激素捣乱,体温也萎靡不振。
健康圈有说法:体温每降 1℃,免疫力降 30% 以上;亚健康时升温 1℃,免疫力增 5 - 6 倍(正常范围内)。靠谱不?天津中医药大学赵建国教授有见解。
一般而言,体温略低可能削弱免疫力。为啥?体温低,身体代谢 “小马达” 转得慢,血液流得缓,白细胞 “卫士” 反应迟钝,遇敌难招架。不过偶尔偏低多是生理原因,像运动量少、压力大、久居空调房,让体温调节中枢 “犯迷糊”。当然,贫血等疾病也会拉低体温。
那体温高点就好?非也!体温升高是双刃剑。一方面助力部分免疫细胞,杀敌微生物;另一方面,NK 细胞 “闹情绪”,活性降,还打乱身体节奏,致代谢、消化、神经紊乱,人没胃口、失水,抗病力反降。
常听人讲,长期不发烧感冒的人免疫力差,易患癌。真的吗?先搞清发烧原理,它是免疫系统对病原体 “警报”,细菌等入侵,白细胞释放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身体产热、散热 “作战”。
长期不发烧是免疫力低?没依据。有人免疫系统超强,病原体露头就被剿灭;有人防护好,病原体少、毒性低,无需发烧解决;也有人免疫应答迟钝,病毒肆虐烧不起来。
至于长期不发烧易患癌,更是谣言。平常身体好、一查癌症的,多因小病不当事,大病反差大,让人误判。常发烧感冒的,病恹恹,得大病不显眼。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