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湄洲日报
在风景中抵达内心
——读《荒野之境》
□晓谈
《荒野之境》是英国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松散的行走文学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本书通过探访英伦三岛最后的荒野之地,用脚步绘制了一幅几乎被遗忘的自然地图。从苏格兰的拉斯海角到多塞特的“陷路”,从诺福克的风暴海滩到埃塞克斯的盐碱滩和河口,麦克法伦以优雅的文笔描绘了这些壮丽景观,并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读者重新思考我们的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关切。这本书曾获博德曼·塔斯克山地文学奖、班夫山地文学奖,并被改编为BBC纪录片。
在这本书里,罗伯特·麦克法伦记录了他对英国和爱尔兰荒野之地的探寻旅程。他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英国和爱尔兰还有真正的荒野之地吗?”为了寻找答案,他穿越了不列颠群岛上最为壮丽的景观,如威尔士的海滩、苏格兰的红峰等。无论是白天攀爬、行走、游泳,还是夜晚露宿在荒野、密林或峭壁上,麦克法伦都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书中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还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荒野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荒野之境》的核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麦克法伦认为,人类与荒野并非互相征服的对象,而是命运交织、彼此依存的伙伴。荒野并不只是远离人类生活的无人之地,它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我们自身也可以成为一种“荒野”。我们应该与自然建立更长久、更亲密的关系,通过想象与反思,去接受自然的真实,感知自然的力量,并在心灵的静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麦克法伦的文字细腻而富有诗意,带我们走进那些未被现代文明完全触及的地方,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探险。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山脉,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他的描写都能让你身临其境。你仿佛能感受到风吹过脸颊的感觉,听到远处溪流潺潺的声音,看到天边那一抹绚丽的日落。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美景的描述,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麦克法伦通过自己的探险经历,带领读者去探寻那些隐藏在荒野深处的历史记忆,并从中反思人类未来的方向。他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内心变化:面对荒野中的各种挑战,他经历了身体上的疲惫和心灵上的孤独。然而,正是这些挑战让他更加了解自己。他在书中写道:“重返残存的荒野,在有限中找到无限,在风景中抵达内心。”
书中最感人之处在于麦克法伦对自己内心变化的真实记录。有一次,他在一片广袤无垠的荒野中迷失方向,四周寂静无声,只有微弱的星光指引着他。这种孤独感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脆弱,但也正是在这种时刻,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力量。他还通过自然景观来反思生命的意义。比如,在一次攀登高山的过程中,当他终于到达山顶,俯瞰脚下壮丽的景色时,心中涌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那种成就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交织在一起,让他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
书中还有一些关于人与自然之间深刻联系的描写。例如,他描述了一次在森林中的经历,那里有一棵古老的树木,树干粗壮而坚实,仿佛见证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轮回。麦克法伦在树下静静地坐了很久,感受着这棵树的生命力,仿佛能听到它的低语。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语言的交流,仿佛与大自然建立了某种深层次的连接。
此外,麦克法伦还讲述了关于环保的故事。他提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毕生致力于保护一片古老的森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麦克法伦,也触动了读者的心弦。它让我们意识到,保护自然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更是为了守护那些珍贵的记忆和情感。
麦克法伦的文字优美动人,仿佛能带你走进书中描绘的每一个场景。这种优美的文学风格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的书籍,更是一部让人陶醉其中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