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合肥日报
“合肥造”清扫机器人——
用硬核科技 擦亮沙漠里的光伏板
暴晒、干旱、风沙肆虐,中东沙漠里的光伏组件清洁难题如何破解?“合肥造”清扫机器人给出了解决方案!
来自仁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洁智能”)的光伏清扫机器人,能够全自动、高效、可靠地清洁光伏组件,实现真正的“无人智扫”。如今,这支机器人“皖军”正在用硬核科技擦亮沙漠里的光伏板。
机器人成为光伏电站“标配助手”
四年来,一支支由仁洁智能派出的“机器人团队”驻扎中东,超过50000台干挂式光伏清扫机器人走进沙漠。它们“不吃不喝”,勤勤恳恳地“洗刷刷”。
仁洁智能市场部负责人王培培告诉记者,组件表面灰尘堆积会阻挡阳光、造成热斑效应等,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与发电量损失。据国际能源署(IEA)估算,到2023年,全球灰损造成近7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这些机器人,无需一滴水,它们用特制的滚刷像梳子般抚过光伏组件,将沙尘轻轻扫落。刷毛独特的材质与密度设计让清扫效率高达99.5%,连最细小、最边缘的尘埃也无处遁形。
一方面,机器人通过全自动、定期、高频清扫能够提升电站发电量,最高可达35%,帮助电站在30年全生命周期内保持稳定发电收益。另一方面,定期清扫能够预防组件热斑效应,有效保护组件安全,延长组件使用寿命,提升电站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应用光伏清扫机器人已成为行业共识,机器人成为光伏电站标配。
同时,光伏清扫机器人还有极强的节水属性。在没有机器人之前,光伏组件主要靠人工清扫,也有通过类似洒水车的大型机械来喷水清扫。但这样的清洗方式不仅大量消耗水资源,而且能实现的清洗频率很低,对发电量的提升效果比较有限。
据测算,以10MW光伏电站为例,如每季度水洗一次,需消耗水资源2000吨,相比而言,干挂式光伏清扫机器人则能够节约这部分消耗。
更神奇的是,这群“智能清洁工”能感知天气变化:当超过7级的大风来袭,它们会收到云端预警,齐刷刷返回停机位“避难”;风停后,又列队出发补扫战场,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机械卫队。
王培培告诉记者,针对组件排布不够理想、短排组件较多的电站,仁洁智能专门研发了智能摆渡车。依托智能云平台及自主导航技术,摆渡车能够自动接送干挂式机器人,实现跨排清扫,减少人工干预。
“我们还开发了SmartPure智能云平台,通过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为光伏电站清扫提供了一套智能、便捷、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王培培介绍,通过这一平台,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远程监控和管理光伏电站的清扫数据,还可以远程下发清扫指令,机器人就会自动执行前往清扫。
从实验室到沙海的“驯沙记”
光伏清扫机器人的研发故事,包含着研发、解决方案与交付工程师们一次又一次“自虐式”的沙漠远征。
在研发时期,研发团队带着初代机器人在沙漠里测试,结果遭遇沙尘暴,狂风席卷着风沙刮过,对行走于组件边缘的机器人稳定性造成了威胁。如何保证机器人不被狂风吹落?如何确保机器人对光伏组件的安全性?
通过不同技术路线的比较与迭代,研发团队最终提出了“气象站智能预警+机械防风锁”的组合方法,通过联动气象站数据,机器人提前接收大风预警,7级以下风力正常运行,7级以上自动决策返回停机位或实施就近停机保护。在停机位上,机器人通过防风锁扣在停机位上,最高可抵御55m/s的风速,足以安全应对16级大风。
王培培告诉记者,仁洁智能研发的光伏清扫机器人以其出色的产品稳定性和运行可靠性,成功开拓了中东市场。
“为了让‘合肥造’光伏清扫机器人去往更多的地方,我们高度重视研发创新,申请及获批海内外专利300余项,拥有行业首个TUV目击实验室、行业独家风沙实验室等。”王培培介绍。
如今,他们的干挂式光伏清扫机器人已发展至第三代,技术更加成熟,智能越障、自动纠偏等功能不断升级,场景适应能力更强。
仁洁智能的光伏清扫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及中东、印度、智利、巴西等,全球已达23个国家,累计覆盖超过200座光伏电站。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刘小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