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三月二十四日上午,在自治区康复医院体重门诊,专家买买提吐尔逊·吐尔迪正在接诊患者。(本报全媒体记者李晓青摄) |
国家喊你来减肥系
列报道之一
最近,“体重管理”成为备受公众关注的热词。在乌鲁木齐,不少医院陆续设立了体重管理的相关门诊,这些门诊到底能解决哪些问题?有什么特色?科学减重需要注意些什么?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肥胖门诊”患者增多
记者从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新医大四附院(自治区中医医院)、自治区康复医院等多家开设体重管理相关门诊的医院了解到,随着大家健康意识提升,尤其是最近国家提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后,咨询、就诊的市民明显增多。
3月24日10时,在新医大四附院(自治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体重管理中心下设的“肥胖门诊”,内分泌科主任马丽正逐一接待前来就诊的患者,记者看到,她的半日门诊挂号人数已超过40人。
“自行刻意节食后身体吃不消,还总是反弹,在医生的帮助下效果更好,也没有出现掉头发、免疫力低等情况,我觉得事半功倍。”32岁的周女士对记者说。
“目前我们一周门诊量在400至500人次,比前期增加了20%左右,就诊人群以中青年居多。”马丽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相比个人减肥,医学减重往往涉及多学科综合性管理,如营养学、内分泌学、心理学等,更专业化、个性化、规范化和精准化。
马丽介绍,在减肥门诊,治疗前,内分泌科医师根据减重者基本情况筛选是否超重或是肥胖。随后医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病史采集、中医体质辨识、必要时人体成分分析,并完善相关检验、检查,完成体重管理档案建立,安排入组治疗。
治疗过程中,门诊对每位超重肥胖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估,结合个人需求选择适合的个体化综合减重方式,比如中药、西药、针灸、经络推拿、拔罐、脐灸、饮食管理、运动指导等,并由营养师营养指导,内分泌医师、健康管理师、专科护师进行线上+线下管理,统计收集并分析患者每日精神状况、睡眠情况、饮食营养、运动因素及相关症状等,经体重管理中心讨论后给予个性化综合随访指导。
“我们对减重者综合管理三个月,其间可根据减重者疗效等情况对相应的指标进行复查,三个月到期后重新评估减重者情况,目前来看,积极配合完成干预的肥胖患者减重效果都比较显著。”马丽说。
别忽视,“胖”是一种疾病
“减了17公斤,周围人都说我变白、变帅了,减肥简直堪比整容……”当天,24岁的刘星(化名)来门诊复查,开心地和马丽分享着自己的减肥成果。
今年1月初,刘星第一次来就诊时体重140公斤,体重指数(BMI)达41,属于重度肥胖。
与此同时,马丽发现,他的颈部、腋窝等处皮肤发黑、发硬,这种黑棘皮症是典型的胰岛素抵抗的皮损表现,一旦发生胰岛素抵抗,说明内分泌已经慢慢开始紊乱。
经过近三个月的积极干预,刘星减重17公斤,黑棘皮症明显改善。
“对于个人来说胖已经不是美丑的问题,更关乎健康。”马丽说,肥胖症是一种以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体重超常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许多慢性病的关键诱因,肥胖还可能关联人的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继而影响生活和工作。
为有效遏制超重和肥胖流行,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去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就开始启动实施为期3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要求整合专业资源,逐步实现三级综合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开设覆盖率达到100%,鼓励其他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供有特色的肥胖防治诊疗服务。
同时,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签约服务,及时向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在天山区体育馆路社区医院,创新健康服务模式推出一系列中医减重服务,将体重管理理念和服务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天山区体育馆路社区医院院长张伟介绍,针对不同体质人群,为肥胖者提供中医咨询,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或通过穴位埋线、耳穴压豆、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进行干预。同时,积极组织健康科普讲座、社区义诊,不断将“控体重、防疾病”理念传递至“最后一公里”。
MDT模式助力“一站式”减重
26日,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减重联合门诊,53岁的周女士在医生的引导下,赤脚站立在测试仪的脚踏上,双手握住测试仪的手柄,三分钟后,一份身体成分分析报告“新鲜出炉”。
“你的体脂、内脏脂肪含量都超标了,提示有中度脂肪肝,肌肉含量也很低,一定要引起重视……”该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韩晓丽结合报告为周女士分析道。
“对不同患者的不同肥胖程度,实施分层治疗,MDT多学科团队护航,全生命周期管理。”韩晓丽告诉记者,对于超重人群或轻中度肥胖以下的病人,先做生活方式的调整,他们会为这类患者设计个体化的、生活化的减重方案,比如营养处方、运动处方、行为干预、长期管理等。对于肥胖尤其是已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如果减重困难,可在医生评估后采取药物、手术等方式干预。
今年23岁的张琳(化名)从青春期开始发胖,近年来,她尝试了通过饮食、运动、服用各种减肥产品等方式减肥,不仅没有成功,体重来回反弹,让她身心俱疲。
去年年底,张琳前往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减重联合门诊咨询减重手术,经过检查,1.65米的她体重已达110公斤,诊断为“重度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
随后,该联合门诊启动MDT(多学科诊疗),通过综合评估张琳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疾病情况、用药现状、家族遗传、运动模式、睡眠习惯、心理状态、代谢状况以及减重意愿等,由临床营养科、内分泌科、普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包含医学营养治疗、行为心理干预、减重与代谢手术等在内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术后我们一直为她进行体重管理指导以及一些微量营养素的补充,现在术后三个月,她的体重已减至88公斤,血糖血压也控制比较平稳。”该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韩晓丽说。
MDT模式是实现对肥胖症精准诊疗的第一步,而远程长期跟踪指导才是帮助患者科学、有效、持久管理体重的关键。
“我们下一步还将针对有减重需求的患者建立长期的跟踪管理机制,定期回访指导,以确保减重效果的持续巩固。”韩晓丽说。
重塑健康生活方式
近日,为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发起的“体重管理年”行动号召,自治区康复医院正式开设体重门诊,为超重、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服务。
在门诊,36岁的周先生告诉记者,半年前,在朋友推荐下使用减肥针迅速减掉了十多斤,停药后又反弹到原来的体重,得知医院有体重门诊,他希望能得到专业医生科学指导。
该院体重门诊专家买买提吐尔逊·吐尔迪说,近年来新的减肥药物的获批,增加了医学减重手段,这也是不少市民前来就诊的原因之一。
59岁的买买提吐尔逊·吐尔迪曾经也属于超重人群,体重一度超过90公斤,血糖、血压也居高不下。2018年,在广州培训进修时,受当地医生朋友的建议,开始了自己的减重计划:戒掉了不必要的社交聚餐,饮食中控好油盐和热量摄入,能步行不开车,逐渐加强运动量。最终4个月时间减重20公斤,血糖血压也随之恢复正常。
“减重不仅需要短期冲刺,更需要终身管理。”买买提吐尔逊·吐尔迪说,减重成功后的六年里,他依然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维持健康体重。
在门诊上,他和不少前来咨询的人分享自己的减重经验,“假如患者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通过药物或是手术等手段,也只能发挥短期效果,而成功减重的过程,我们专业医生要帮助患者树立合理的目标,提供综合性干预服务,重塑健康生活方式,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记者从该院了解到,该门诊的设立是落实“体重管理年”行动的重要举措,通过“预防—诊疗—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广“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健康监测”的生活方式。
买买提吐尔逊·吐尔迪还提示,体重管理不仅仅是减肥,更是通过科学的方式维持健康体重,预防慢性病发生。下一步,体重门诊将与中医、营养、内分泌、康复锻炼等多学科深度联合,帮助患者提升整体健康状况。
(本报全媒体记者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