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米易“铜火锅”的前世今生
更新于:2025-03-28 10:38:16

本文转自:攀枝花日报

□吴兴刚

在这片被岁月温柔包裹的古老土地上,“90后”谭鑫和父亲与米易“铜火锅”有着奇妙的缘分。

谭鑫是四川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他便对收集各类物件产生了浓厚且炽热的兴趣。父子俩并肩携手,踏上了长达三十余载的漫长收藏之旅。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米易及周边的土地。而在这漫长旅程中,寻找各类“老火锅”,特别是极具米易特色的“铜火锅”,始终是他们坚定不移的目标。

为了寻觅那些心心念念的“老火锅”,他们无惧路途的遥远与艰辛。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脚下的土地被晒得滚烫,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刺骨的冷风如刀割般刮过脸颊;无论是细雨绵绵,道路变得泥泞湿滑,还是狂风暴雨,天地间一片混沌,他们都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三十余载的漫长岁月里,他们凭借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与坚守,精心收集到了各式火锅一百余件。其藏品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以及安宁河流域的石锅时代,唐宋的砂陶器锅,明代的行军锅,清代的吃八方火锅,民国的粉彩瓷锅……在这些珍贵的藏品中,“铜火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材质丰富多样,涵盖了青铜的古朴厚重、黄铜的明亮大气、白铜的素雅高洁、红铜的热烈深沉、紫铜的沉稳内敛、点铜的精巧别致等。每一件藏品,都倾注了他们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更凝聚着他们对历史文化深沉的热爱。

有一次,谭鑫前往同学家中做客,偶然间,他的目光被角落里一个老式锡火锅吸引。就在这时,他听到同学的父亲正打算将其熔掉,用来制作渔网锡吊缀。谭鑫看到这一幕,心中猛地一紧,满是心疼与不舍。这个锡火锅,历经岁月的洗礼,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回忆与故事,怎能就这样被轻易毁掉?他的眼神瞬间变得坚定而炽热,其中闪烁着对这件器物的珍视与执着。随后,谭鑫耐着性子,与同学的父亲进行了一番诚恳而深入的沟通与商量。他从火锅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等方面娓娓道来,言辞间满是对这件老物件的热爱与尊重。最终,经过一番努力,他用相同重量的成品,成功将这个清代锡火锅换了回来。那一刻,谭鑫的脸上绽放出如获至宝的喜悦笑容,那笑容中,有对这件藏品的珍视,更有对自己守护历史文化的欣慰。这件锡火锅自此成为他收藏中的珍品,被小心翼翼地悉心珍藏至今,放置在收藏室最显眼的位置,时常擦拭,仿佛在与它一同回味往昔的岁月。

还有一些珍贵的藏品,是他们在回收的废旧“老火锅”中,如同沙里淘金一般精心淘选出来的。几十年来,他们的身影频繁穿梭于街头巷尾,奔波在走乡串户的路途中。每一个废旧物品回收站,都像是一座隐藏着宝藏的神秘仓库,他们总会满怀期待地前往,在堆积如山的废旧物品中仔细翻找;每一条古老的小巷,都回荡过他的脚步声,他在斑驳的墙壁、幽深的院落间,寻觅着那些被岁月遗忘的“老火锅”。正是凭借着这份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就了这一方独特而珍贵的文化收藏。

时至今日,米易独特的“铜火锅”餐饮文化已经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成为米易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品尝、体验。而谭鑫父子所收藏的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火锅”,无疑是攀枝花本土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们串联起过去与现在,让人们得以透过这些藏品,触摸到岁月的温度与记忆。

千年文脉的指尖传承
千年文脉的指尖传承
2025-04-11 00:32:35
清明节祭先烈
清明节祭先烈
2025-04-11 02:06:16
造访帝尧之都
造访帝尧之都
2025-04-11 10:05:29
陆游谈读书
陆游谈读书
2025-04-11 10: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