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袁术派麾下将领孙策去打江东,打完后江东不受袁术控制?
更新于:2025-04-02 19:15:14

袁术集团攻江东的三个主将……

分别是……

孙坚的侄子:孙贲

孙坚的舅子:吴景

孙坚的儿子:孙策

那有这个结果,你还意外么?

要知道,在袁术、刘繇开战前,吴景与孙贲就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

他们受袁术委任,占据江东,征讨山越,开疆拓土。

期间,扬州刺史刘繇不敢入州。

扬州的江北地区是袁术掌控,给刘繇几个脑袋,他也是不敢去的。

而江南地区呢?

袁术委任的吴景、孙贲控制沿岸。

自孙坚战死后,其旧部基本由孙贲、吴景把持。

不要因为他们继续依附于袁术,就觉得好欺负。

强如孙坚,也是要在袁术面前俯首称臣,作为袁术部将才能生存的。

孙、吴二家本就是吴地人,他们在江东给袁术打工,如何会没有想法?

恰逢刘繇这扬州刺史欲治扬州,于是二人迎刘繇渡江。

实际上就是改投刘繇门下,脱离了袁术集团。

或者说,孙贲、吴景在这个时期背叛了袁术。

因此,当袁术兵焚烧到长江沿岸时,刘繇要排出军队屯驻备战。

于是出现第一个回旋镖——

刘繇以吴景、孙贲是袁术所谓委任的官员作为借口,把这二位逐出江南。

嗯,没错……

吴景、孙贲背叛袁术,支持刘繇。

刘繇背叛吴景、孙贲,把他们化为敌对。

其实从刘繇的角度看,这并不能算错。

孙家与袁术的绑定太深,而策划暗杀,反水,又是袁术集团惯用的兼并手段。

吴景、孙贲再次投向袁术,然后袁术派兵与二人一起去揍刘繇,这就是孙策加入前的情况。

扬州这段时期的历史,主要来源于吴人的素材。

孙策被美化的其实非常严重。

譬如,袁术许诺给孙策,攻下某处,就给担任太守。

这就纯粹扯淡……

孙策在当时是什么官职,什么地位?

你说袁术对孙策青睐有加,这可以理解,但直接许诺超拔到太守,那就是儿戏。

袁术集团的名士、宿将,公卿子弟是非常多的,孙策的背景,资历,功勋,官职,人望,地位等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没有一点。

在我看来,这就是美化孙策,攻庐江的主力军并不是孙策,他才有多少兵?

那回头给打辅助的太守?这个许诺本身就很假,不可能说得出口。

搞得好像只有孙策能攻破庐江,没有孙策袁术集团就没办法一样。

当孙策去支援吴景、孙贲时,主力军依然是吴景,孙贲。

从袁术的角度看,吴景、孙贲、孙策这个组合,和刘繇有的打,要打很久。

简单说,若吴景、孙贲、孙策的兵力有十股,那么孙策占二股,吴景、孙贲占八股。

孙策这二股,是孙坚旧部,以及孙策自己招募的军队。

吴景、孙贲那八股,骨干精锐也必然是孙坚旧部,以及吴景、孙贲这些年的嫡系为主。

袁术给予的兵力支援,本就不会太多。

吴景、孙贲是叛将,属于二次来投,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武装力量与刘繇打消耗才是袁术的目的。

袁术真投入大规模兵力,却以这二个背叛后刚复投自己的叛将为主帅,岂不是继续给二人做嫁衣?

无非袁术这边还有许多孙氏的将领旧部,牵一发而动全身,没必要对吴景、孙贲追究。

但想要找刘繇报仇,收复旧土,那主要还是你们自己出力。

无非谁也没想到,孙策在这一波战役中大放异彩,打破僵持的战局,让袁术消耗双方的愿望落空。

遑论,孙策在征讨江东的过程中,部伍迅速扩大,其兵力已经超过了吴景、孙贲。

别说袁术对孙策的控制力极其有限,就是原本作为主力的吴景、孙贲,也无法以上位者自居。

大家都知道,吴景、孙贲被袁术召回。

那孙策呢?

袁术既没有召孙策,也没有给孙策什么任命,这对吗?

毫无疑问,袁术对孙策必然也有处理,但它被吴人给抹掉了。

所以我们看到奇怪的一幕——从主力军沦为辅助军的吴景、孙贲被袁术召回,而孙策还在江东纵横驰骋,袁术和孙策在这个时间段已经没啥交集。

在我看来,孙策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抗袁术之命,只是袁术一方面忙着中原战局,一方面谋划僭越之业,他把收拾孙策,处理江东这件事的顺位往后推了推。他是需要扬州南部,江东这片地域在名义上属于自己来造势的。

但此举也是给了孙策机会,因此孙策在臣服于已僭越许久的袁术后,宣告天下自己与袁术正式决裂。本质上讲,就是看袁术势衰,先一步跳船而已。孙策、孙权兄弟在江东,早期最大的心病就是名浅位卑,名望与地位都不足以作为格局一方的集团领袖。这个顽疾,直到建安十四年,刘备入江东表孙权车骑将军,徐州牧才算解决。

回到主题,江东不受控制,实际上是袁术、孙策互相利用的现实表现。倘若袁术在中原一切顺利,声威日涨,那么孙策决不敢提出决裂,在名分上彻底背叛袁术;而袁术也必然会抽出时间对江东的孙策下手,好真正控制扬州南部地区的一切。

无奈在于,袁术江河日下,给了孙策跳船的机会……

三国蜀汉武将王平
三国蜀汉武将王平
2025-03-28 09:16:48
再读“三国”
再读“三国”
2025-04-09 04:51:53
长沙简牍博物馆:
长沙简牍博物馆:
2025-04-14 07: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