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过于宏大了。
易中天老师的《曹操》一书,上中下三册,共77万字,写的还只是35岁以后的曹操。
曹操出生于155年,35岁的曹操正处于公元190年。这一年,袁绍于渤海起义,率领关东联军讨董,曹操的创业之路也是由此开始。
愚以为,易中天老师的77万字,已经把35岁后的曹操讲述完备。
那么由我来为答主讲述一下少年曹操和沛国曹家。
易中天老师说,讲三国,先要讲曹操。
那么我说,讲曹操,要先讲曹腾。
曹腾,字季兴,小的时候,便入宫去做黄门从官,也就是最低一级的太监。
按照正史《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曹操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代。
而曹操的父亲是曹嵩,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后改的姓曹,所以曹操如果算作是曹参的后代,曹腾就必须是曹参的后代。
那么相国的后代怎么会去当太监呢?
因此后世很多学者认为,曹操的祖上是曹参,这个是硬蹭的。
就像刘备说自己是孝景帝玄孙,孙坚说自己是孙武后人,是一样的,都不可考。
曹腾官至中常侍,封费亭侯,兼任大长秋。在宫中三十馀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曹腾是沛国曹氏崛起的奠基人。
所谓时势造英雄,曹腾的崛起,也与所处的时代有着重要关系。
在东汉前三任皇帝刘秀、刘庄和刘坦的时代,宦官没有权力,也没有机会坐上政治牌桌。
第四代皇帝刘肇登基时只有9岁,朝堂完全被窦太后的家族掌控,刘肇沦为傀儡。
五年后,14岁的刘肇依靠宦官发动北宫政变,成功夺回朝政大权,宦官集团由此崛起,坐上了东汉的政治牌桌。
据《后汉书》记载,刘肇在位共17年,生了十数个儿子,无一例外,全部夭折。
直到刘肇驾崩,只留下一个不满百天的儿子刘隆。
公元106年2月,东汉第五代皇帝,不满百天的刘隆继位,太后邓绥临朝听政。
邓绥,南阳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元勋太傅邓禹的孙女、护羌校尉邓训的女儿。南阳邓芝、灭蜀邓艾的同族。
刘隆在位时长7个月,也没有逃脱夭折的命运,谥号汉殇帝。
至此,刘秀嫡系正支一脉绝后。
太后邓绥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决定迎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为帝。这一年,刘祜刚满12岁,是为汉安帝。
邓太后临朝称制长达十六年,号“女君”,她兼通天文、算数,与闺蜜班昭共同治国。资助蔡伦改进造纸术,又特征张衡入朝,研制了浑天仪、地动仪等仪器。
蔡伦是大太监,身份是中常侍,曹操的爷爷曹腾是小太监,黄门从官,同属于太后阵营。
值得一提的是,邓绥的闺蜜班昭后来收了一个弟子,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名叫马融。马融的女儿嫁给了袁绍的叔叔袁隗。马融还有一个弟子,名叫卢植。刘备十四岁与公孙瓒师从卢植。
也就是刘备往上追,他经学门派的师祖是续写《汉书》的才女班昭。所以汉末哪些人能够混得起来,往前看七八十年,就全都明白了。
时间来到公元120年,永宁元年。
这一年之所以改元,是因为39岁的太后邓绥立了太子,刘保。
这一年,刘保五岁,邓太后下令,从黄门从官中挑选少年宦官,陪太子读书。
曹操的爷爷曹腾被邓太后看中,成为太子伴读。
一年后,公元121年,执政十六年的女君邓绥薨逝,时年四十岁。
邓太后一死,已经二十七岁的傀儡皇帝汉安帝祜终于拿回了权力,他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南阳新野邓家。
邓家六位顶级人物全部被逼到自杀。
分别是:
邓骘:被汉安帝逼令自杀,绝食而死。
邓悝、邓弘、邓闾:三人被诬告谋反,被废为庶人后,又被迫害致死。
邓阊、邓凤:二人是邓骘的儿子,也受到牵连而死。
邓广:东汉开国元勋邓禹的孙子,同样受到牵连而死。
清除掉邓家力量后,汉安帝再把矛头对准了邓太后的政党。
大司农朱宠抬棺上疏为邓氏家族鸣冤,但被汉安帝罢官归乡。
大太监蔡伦自杀,蔡伦一党全部完蛋。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蔡伦这种伟大的发明者,被写进教科书里的人物,一定是清廉正直的,这是刻板印象。
发明只是蔡伦的副业,他的主业是搞牌桌游戏,三十年前,蔡伦逼死了汉安帝的奶奶,现在汉安帝掌权,新帐旧帐加在一起,蔡伦也只能自杀。
蔡伦一党被清算,但是没有牵连到曹操的爷爷曹腾。
一来是曹腾现在的职位还很卑微,二来,是因为太子刘保是邓绥立的。汉安帝掌权后,在公元124年直接废了太子。
刘保被废后,打入德阳殿居住,曹腾陪着废太子刘保一起进了“冷宫”。
汉安帝清算了邓家和太后党羽,那么接下来,他要做的事就是巩固住自己来之不易的皇权。
窦家和邓家两任外戚连续专权,给刘家的皇帝带来了深深的恐惧。
汉安帝担心自己百年之后,皇后阎家会成为像窦家和邓家一样的外戚,于是他做了三件事,正是这三年事,决定了汉末的政治格局。
第一件事:把水搅浑。
既然皇帝死后,皇后家族会傀儡小皇帝把持朝政,那么如果把皇后家族的能量分散呢?
于是汉安帝开始大量的册封外戚。
汉安帝的生母姓耿,汉安帝重封耿家人,把舅舅耿宝一步步封到大将军。
汉安帝的奶奶姓宋,汉安帝重封了宋家,列侯四人,卿校侍中大夫等十数人。
汉安帝的皇后姓阎,皇后的三个兄弟负责统领禁军。
母亲家、奶奶家、老婆家瓜分了兵权、政权和禁军,可以相互制衡,不至于一家独大。
但是汉安帝还是觉得这水不够浑,于是做出了一个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决定,汉安帝居然重封了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奶妈家族。
这是史书里的头一份,后面的皇帝也有效仿汉安帝的,但汉安帝是原创,汉安帝几乎把一半的皇权分给了奶妈家族,奶妈家族压制了耿家、宋家和阎家三家外戚,史称“分威共制”
汉安帝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奶妈家族是平民,不像耿、宋、阎三家是功勋大族。
平民没有背景,可以放心使用,奶妈家族的权力全部都是由汉安帝赋予的,所以奶妈家族的忠诚度会高于功勋外戚。
第二件事:重用宦官,清除太后余党。
同样的道理,宦官的权力来源是皇权,所以宦官对皇权的忠诚度要高于士族。
汉安帝重用宦官樊建,宦官集团与奶妈家族联合,逼迫大儒杨震自杀,杨震号称关西孔子,出身弘农杨氏,就是杨修的祖宗。
汉安帝让母亲家、奶奶家、老婆家、奶妈家进入斗兽场,押宝在最没有背景的奶妈家身上,为了给奶妈家族赋能,让心腹宦官集团与奶妈家族联合,在镇压三家外戚后,又把矛头对准士族集团,干掉了关西孔子杨震,这是因为杨震是南阳新野邓家提拔上来的,属于太后余党。
第三件事:扶持豫州汝、颍集团,培养新的世家大族。
比如豫州颍川人杜根,他是后来曹魏重臣杜袭的爷爷。杜袭担任汉中督,在与刘备的汉中之战中大放异彩。
杜根的父亲叫杜安,12周岁入太学,人称神童。
杜根是坚定的刘家天子守护神,邓太后专权时期,杜根任职郎中,他见汉安帝受欺负,便直接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权力还给汉安帝。
邓太后大怒,把杜根装进袋子,下令杖毙。
但神奇的是,杜根竟然没有死,不知怎么逃跑了,逃到民间隐姓埋名,做了酒保。
邓家倒台后,汉安帝想起了曾经忠心耿耿的颍川士族,于是下令寻找杜家后人。
这时候杜根突然跳出来,表示我没死,就这样,杜根成为了汉安帝的侍御史。
还有豫州颍川韩家,韩家的韩棱,是当年汉章帝的国之利器,汉章帝赐给韩棱一把龙渊宝剑。
韩棱就是韩馥的祖宗,韩馥是东汉末年的冀州牧,袁绍的冀州牧,就是韩馥禅让的。
汉安帝掌权时,韩棱已经死了,于是封韩棱的儿子韩辅为国相。韩棱的孙子韩演后来在汉桓帝时期官至司徒,位列三公。
韩棱做过南阳太守,荆州人黄香是韩棱的小弟,也就是汉末黄祖、黄忠、黄盖、黄承彦这些荆州黄氏的祖宗,被汉安帝封为魏郡太守。
黄香的儿子黄琼是一代名士,受到五府共同征辟,但黄琼没有选择入仕。
还有刘备的师爷马融,曾经因为反对邓太后被禁锢,邓太后倒台后,被汉安帝召回。
当然,还有豫州汝颍集团之首,汝南袁氏。
汝南袁氏的袁安在章帝时期是天子守护神,与外戚窦家对着干。
汉安帝上位后,袁安已经去世,安帝启用了袁家的小辈,也就是袁绍的爷爷辈。
袁盱出仕,后来官至九卿。
袁绍的爷爷袁汤出仕,一步步高升,最后在质帝时期位列三公。
镇压外戚力量,清除太后余党,培养汝颍士族,随着三大政策紧锣密鼓的开展,汉安帝的寿命到头了。
公元125年3月10日,汉安帝带着皇后阎夫人南下游玩,走到叶县,突然病逝,时年31岁。
外戚阎家密不发丧,暗中拥立了汉安帝的堂弟继位。
太子刘保124年刚刚被废,汉安帝125年3月就这么去世了,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东汉自汉章帝刘炟开始,便难逃短命的魔咒。
汉章帝刘炟32岁驾崩。
汉和帝刘肇27岁驾崩。
汉殇帝刘隆一岁驾崩。
汉安帝刘祜31岁驾崩。
汉顺帝刘保29岁驾崩。
三国时期的后主也是一样。
东吴孙休29岁驾崩。
曹魏曹丕39岁驾崩,曹叡35岁驾崩。
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像阿斗一样在位40年,寿命64岁。
东汉加三国所有守业皇帝,都是短命,阿斗才是那个特殊的存在。
许多三国里看不懂的事,往前看一百年就全都懂了。
外戚阎家扶持汉安帝的堂弟登基后,用雷霆手段铲除了汉安帝的奶妈家族,干掉了汉安帝的心腹宦官樊建一党,流放了汉安帝母亲家族的大将军耿宝,耿宝在流放途中死亡。
就这样,汉安帝扶持的宦官集团,奶妈家族,母亲家族全部出局,情况开始向着外戚皇后家族专权的既定程序运行。
但汉安帝还扶持了汝颍集团,还有奶奶家族宋家。
这两股势力要向阎家发起反击。
于是,汉安帝的堂弟在登基一百天后,在史书上病死了。
好好的一个人,当了一百天皇帝,就病死了。
所以皇帝是一个高危职业,容易染病。
这么一对比,东吴的后主孙休病的口不能言,魏明帝曹叡病的手不能握笔,是不是属于常规操作?
汉灵帝、袁绍、刘表都昏庸无能,连立嗣都立不明白,你看看东汉这些皇帝哪个立嗣立明白了?
所以他们到底是真的这么无能,连立嗣子都立不明白,还是他们也遭遇了常规操作呢?
还有,我前面说过,汉和帝的儿子生一个死一个,到最后就只能立不满百年的汉殇帝,到底是基因不好还是常规操作呢?
巧了,后面汉灵帝也是一样,儿子生一个死一个,后来实在没办法,把何皇后的儿子刘辩偷偷送到民间,由一个姓史的道士扶养,结果基因一下就改良了,活的好好的。
许多人不爱看这些,说这是阴谋论!什么皇权与外戚的斗争,什么制衡,什么派系,都是胡说八道,根本不存在!
这是因为东汉史不如三国史普及。
但三国是东汉的延续。
一切斗争都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源有根的延续。
东汉的外戚有问题,那蜀汉的外戚呢?
刘备的外戚糜家,糜芳叛变没叛变?
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如果孙家看成外戚,孙权背刺没背刺刘备?
张飞的女儿嫁给了刘禅,张飞被刺了。
费祎的女儿嫁给了刘禅,费祎也被刺了。
这一切都要用巧合解释?
最离谱的是诸葛家外戚(诸葛瞻娶了刘禅的女儿),诸葛瞻要求刘禅为诸葛亮立庙,在此之外从来没有皇帝给臣子立庙的先例,刘禅263年迫于荆州派的压力给诸葛亮立庙,263年蜀汉灭亡。
武侯庙立之日,蜀汉灭亡之时。
我们看东汉史,就知道皇权和外戚斗争,看蜀汉就不知道了,谁说点你不爱听的,就是阴谋论了。
这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你对蜀汉有感情。
人是帮亲不帮理的,是会双标,是会偏袒,是会吹黑哨的。
人们对东汉没有感情,所以才更加理性。
说回正题。
新登基的皇帝一百天就病逝了,那么谁来当皇帝呢?
汝颍集团和宋家找到了去年被废的太子刘保。
(下一段,郭嘉的先祖豫州颍川郭镇干翻阎家,刘保登基,豫州沛国曹家正式崛起,加入豫州汝颍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