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最终往往选择隐退江湖,武侠文学作品中哪个角色的隐退方式你觉得最完美?
更新于:2025-03-24 11:41:46

金庸自己给的最完美归隐,是韦小宝。

金庸小说归隐大体可分二类,前后期。

第一种归隐,是豪侠归隐。

《书剑恩仇录》结尾,红花会被乾隆背叛,香香公主死去。陈家洛们西域归隐,威风豪气,但郁郁。

《碧血剑》结尾,袁承志亲眼看明朝灭亡,李自成起而又衰,很是绝望,出海归隐——题外话,袁承志归隐海外,是1950年代的金庸自况。他后来在《袁崇焕评传》里写道:

“《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在性格上只是一个平凡人物。他没有抗拒艰难时世的勇气,受了挫折后逃避海外,就像我们大多数在海外的人一样。”

《射雕英雄传》结尾,郭靖黄蓉去了桃花岛。结尾写得感伤:他俩完满了,但世人还是辛苦。

大侠们归隐时,大多还心存天下:

个人情感相对有着落(陈家洛毕竟还有霍青桐),但对世事无奈。

第二种归隐,是求自在洒脱。

《神雕侠侣》,杨过一直在抗争:和自己的身世,和自己的心结,和世人的偏见。

结尾,杨过在华山绝顶很帅气地“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 就此别 过。”然后就“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了。

《倚天屠龙记》结尾,张无忌在江湖上获得了一切,但也明确不想掺和明教大事了,于是归隐,给赵敏画眉毛去了。

《连城诀》结尾,狄云看了太多尔虞我诈,带着戚芳的孩子回雪谷,遇到水笙。那是两个被世道人心折磨惨了的人,想离群索居。

《笑傲江湖》,令狐冲天生的隐士,无意间参与了江湖斗争,被少林武当拉拢,被任我行当做夺位的棋子;最后五岳剑派与任我行一时俱尽,他才终于能归隐。这已是个童话结局了。

其实金庸这两种归隐姿态,也显出时代波澜与他自己的心绪。

他在1950年代的小说,陈家洛袁崇焕郭靖,都还有豪侠之风,大义之姿,心存天下——哪怕陈家洛志大才疏。归隐多少带着一点不完满的缺憾。

他在1960年代的小说,杨过张无忌狄云令狐冲,都不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性格;即便杨过受了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感召,最后求的也是个人洒脱

《鹿鼎记》,已有的一切侠骨英风都消失了。陈近南作为最后的大侠,又一个“陈总舵主”,大志未伸就冤死了。

韦小宝位极人臣,八面玲珑,但也看穿了从朝廷到江湖的世道人心。

最后被诸位大儒请命推戴黄袍加身时,他也放弃了。

比起令狐冲们,韦小宝是主动归隐;姿态没那么潇洒,但很实在。

他对顾炎武们说,自己就是要享受人生,不想那么多虚的大义名分。

陈近南死时韦小宝最后一次大哭,觉得自己成了孤儿,算是对那个大侠时代的告别。

但从此他也真正通透了。

随着韦小宝归隐,宏大叙事的侠客世界至此结束。这是金庸给自己所有小说做的结尾,肯定也是他认定的,最完美的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