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咱都知道,退休后的生活一下子清闲了,不少老人就爱早上多睡会儿,觉得这是享受生活、调养身体。可你们知道吗?最近的研究可给咱提了个醒,老人天天早上睡懒觉,看似舒服,实则对身体危害不小。今天我就来给大伙唠唠,这睡懒觉背后隐藏的健康隐患。
咱先来说说这生物钟和新陈代谢。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生物钟就是那精准的时钟,控制着咱们睡眠、体温、激素分泌,还有新陈代谢这些重要的身体机能。可要是老人长期早上睡懒觉,就好比把这台机器的时钟给拨乱了,昼夜节律一乱,身体各项机能都得跟着 “闹脾气”。
先讲讲代谢和肥胖的事儿。研究发现,过度睡眠会让身体消耗能量的速度变慢,基础代谢率也跟着降低。咱都清楚,老年人本身新陈代谢就比不上年轻人,要是还天天赖床,体重那可就像吹气球一样蹭蹭往上涨,一不小心就陷入肥胖的 “包围圈”。而肥胖又像是个 “麻烦制造机”,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这些健康杀手,都可能因为它找上门来。就拿我家隔壁的张大爷来说,他退休后日子过得悠闲,每天早上都要睡到九十点,以前合身的衣服渐渐都穿不上了。去医院一检查,血压、血糖都不太正常,医生再三叮嘱他,一定要调整作息,加强锻炼。
还有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波动的问题。不规律的睡眠习惯,会让身体对胰岛素变得不那么 “敏感”,血糖控制就成了难题。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要是还长期赖床,血糖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也大大增加。有位 65 岁的李叔叔,退休后开启了 “睡懒觉模式”,每天睡到日上三竿,饭后又接着午睡。没几个月,体重飙升,血糖也乱了套。去医院检查,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他调整作息,早睡早起,还坚持每天散步,血糖这才慢慢稳定下来。
再讲讲心血管健康。清晨可是心血管疾病的 “高发时段”,这时候血压波动大,交感神经也兴奋,血液黏稠度还升高。正常起床活动,能让血液循环更顺畅,可要是一直赖床,血压调节就容易出问题,心血管系统承受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而且,赖床还会让血流速度变慢,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增加,血栓就容易找上门,静脉血栓、脑卒中这些疾病的风险也跟着提高。我认识的王奶奶,70 多岁了,平时就爱睡懒觉,活动量也少。有一天早上起床,突然感觉一侧肢体没力气,赶紧送医院,结果确诊为轻度脑卒中。医生分析,她作息不规律、长时间卧床,就是重要的诱因。
大脑功能也会受影响。很多人以为睡得多,大脑就能更清醒,可事实恰恰相反。研究表明,老年人每天睡眠时间超过 9 小时,认知功能下降和老年痴呆的风险就会增加。早上本是大脑最活跃的时候,赖床却让大脑一直处于 “半梦半醒” 的迷糊状态,记忆力下降,思维也变得迟缓。长期这样,就可能加速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的发生。
另外,晨间阳光能抑制褪黑素分泌,让我们白天精神,晚上好入睡。可要是总赖床,见不到阳光,褪黑素分泌就乱了套,昼夜节律失调,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长期过度睡眠,会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免疫力降低,细菌、病毒这些 “小怪兽” 就更容易找上门,老人就容易感冒、感染。而且,肠道健康和免疫系统关系密切,睡眠过多会影响肠道菌群平衡,消化功能下降,胃肠道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骨骼健康也不容忽视。老人要是每天赖床时间太长,肌肉活动减少,肌肉流失就会加快,肌肉力量变弱,跌倒、骨折的风险也大大增加。晨间适量运动能促进骨代谢,增强骨密度。可要是一直赖床,不运动,骨骼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直线上升。
最后,情绪方面也会受影响。多巴胺是大脑里的 “快乐激素”,早上起床后适当活动,能促进它的分泌,让人心情愉悦。可要是长期赖床,就容易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甚至增加抑郁的风险。而且,赖床时间长,和家人、朋友互动的时间就少了,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越来越强,心理健康也会受到损害。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