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北条家还有源赖朝家的灭亡其实都是没有做好一件事,那就是防范外戚。而足利家比前北条家聪明的多,室町幕府的制度也比镰仓幕府更加严密,真正做到了“防火防盗防外戚”,所以避免了镰仓这样的结局。
在日本的武士社会,外戚是一个很微妙的存在,首先外戚和本家往往不是同姓的家族,本身是另外一股势力。但是外戚麻烦的是,古代日本不像宋代以后的中国,必须由父系血统的子孙继承家业。在古代日本,母系带有主家血统的外孙也是有继承权的,而且具有血缘关系的外公或舅舅对年幼的将军也有监护权。
如果外戚势力要篡夺主家的位置,底下的家臣们会认为这是主家的内讧,即使跳反到外戚家那边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背叛主君家,内心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某种程度上说外戚比单纯的没有血缘关系的臣下还要危险,臣下下克上的时候除非碰到道德特别低下的,一般还是顾及一点面子。他们即使夺取主君的权力,也很少会灭掉主君家族。
室町幕府将军足利家族最后就是占了这个便宜,灭亡足利家政权的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臣下织田家,让足利义昭放弃将军之位的是同样没有血缘关系的以前的臣下之臣的丰臣家。这两个不是外戚的旧家臣家族还是给足了足利将军家的面子。
而源赖朝家和前北条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都是亡在外戚头上。前北条家能成功篡夺源赖朝后裔的权力,靠的就是外戚的身份。身为亲舅舅的北条义时是镰仓二代三代将军的长辈,对于他们有天然的监护权。
而前北条家兴起于外公和舅舅篡夺外孙外甥的大权,最后却也报应不爽亡在了另外一种外戚,也就是有继承权的外孙手上。某种程度上说足利家也是前北条家的外戚,他们代代和前北条家通婚。足利尊氏虽然是上杉家的女人所生,但是他的祖母,曾祖母还有曾曾祖母连续几代母系祖先都姓北条。
足利尊氏,初名高氏,【尊卑分脉。】称又太郎,【太平记、足利家传。】下野人也。其先出自源义家。义家生义国,义国长子义重为新田氏,次义康为足利氏。义康子义兼娶北条时政女生义氏。义氏生泰氏,泰氏生治部大辅赖氏,亦皆北条氏之出也。赖氏生式部丞家时,家时生赞岐守贞氏。贞氏亦北条氏外孙,即尊氏父也。
《大日本史.将军列传》
足利尊氏的正妻赤桥登子其实也是北条家分家出身
为什么新田义贞一个落魄的武士家族能够灭亡镰仓幕府,占领镰仓?除了新田义贞自己本身英勇善战堪称一代名将外,足利尊氏支持他灭亡前北条家,而且把自己年幼的长子千寿王也就是后来的二代将军足利义诠送到新田氏军中当他当总大将也是原因之一。
因为流着几代北条家母系祖先血统的,母亲也是北条家分家的女儿的千寿王大人足利义诠一到新田义贞军中,性质就完全变了。义贞军就再也不是臣下造反的乱军,而是可以说是帮助外孙夺取主家权位的义军了。这场针对前北条家的战争也就从臣下造反变成了家族内斗。前北条家的家臣也不会拼死作战,因为外孙继承主家位置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以前镰仓幕府的四代藤原将军不就是源家外孙继承将军之位吗?
足利尊氏最后让自己的二儿子足利基氏去当镰仓府的将军,在关东成立一个分家。还让镰仓足利家代代用“氏”这个前北条家族的当字,也是有原因的,这里面有很深的安抚前北条家的旧臣的意思。
而足利家建立幕府当上将军之后,他们在制度上颇有创新,真正做到了“防火防盗防外戚”。足利家联姻的外戚家族并不像源赖朝家和前北条家一样是出身武家的武士家族,足利家反而热衷于和京都的公卿家族结婚,我们看一下历代足利将军家的将军正夫人也就是御台所的家族出身就一目了然。
如图所示,除了一代将军足利尊氏是在镰仓时代结婚,按照惯例娶的是北条家分家赤桥家的女儿外。足利将军家联姻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公卿家族,其中联姻最多的外戚家族就是日野家,日野家是关白家族藤原家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以儒学文章见长,在朝廷最高能做到正三位的大纳言。
日野家は儒学と文章を家業として代々朝廷に仕え、主たる者は文章博士、式部大輔を経て公卿に昇った。大学頭に任じられることも多かった
足利将军家之所以多次和日野家通婚,除了希望自己在朝廷里面有助力,日野家当年帮足利尊氏拿到光严上皇讨伐后醍醐天皇的院宣,让足利尊氏成功从叛军变成帮助上皇向天皇夺回皇位的官军,确实是劳苦功高外。恐怕更深层的意思是日野家是公卿家族,本身擅长文章不懂军事。
因此日野家完全没有夺取足利家将军之位的能力,反而只有依附于足利家才能在朝廷里面耀武扬威。足利家就这样消除了外戚夺位之患(除了日野家之外,其他通婚的家族近卫家涉川家正亲町家也是没有威胁的公卿,细川家是足利分支,只有六角家这个武士家族是例外)。即使后面有没有血缘关系的臣下夺权,臣下也多多少少会给老主公面子让老主公家好好养老,足利家也就免去了前北条家那样的灭族之危了。
这也就是足利家生存到最后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