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佩岑的难,贾玲最懂
更新于:2025-04-14 15:48:38

靠喜剧出圈的小婉管乐一到《浪姐》现场,瞬间点燃所有人,高能量程度让喜剧人出身的李嘉琦都觉得她俩像开了倍速。

特别是管乐,在一公拉票环节,把侯佩岑和邓萃雯抡起来搞气氛,谢娜都被衬托得无比文静。

她俩的高能量让人精神抖擞,欢乐无比。但实际上,没人能时刻保持高能量,某些时刻当她们明明情绪低落,却还用惯性假装高能量时,矛盾感更明显。

这时我们就要警惕,女性假高能量状态下,是否存在一些自我的情绪阉割了。

像一公集体练舞时,管乐显然已经感受到高压,当无人注意时,她的自我状态是迷茫甚至难受的。

但在人前,还是会习惯性地调动情绪给别人欢乐鼓舞。

直到熟悉的队友邓萃雯出现,她才无负担地卸下盔甲,像小孩子一样冲到邓萃雯身边,倾诉负能量。

听到邓萃雯能体察她的压力,像心疼自己一样心疼她,管乐这才一改往日高能量的形象,安静地落泪,展示脆弱。

实际上,女性喜剧演员是假高能量的高发人群。她们在职业的需求下保持着一个乐天形象,且特别容易将其长期焊在自己身上,在所有场合、所有情绪下,都自觉地充当高能量体的存在。

贾玲早年也是这种情况。

喜剧人出身,无论是否处于表演情景,都全力保持状态。比如在《王牌》中,有人模仿鹿晗,主持人让关晓彤给评价。全场盯着关晓彤起哄,关晓彤有些尴尬,躲到贾玲身后。

贾玲挺身而出,像往常一样完成救场:“不是,提到鹿晗看我干什么?奇怪你说,你就模仿(嘛)!”

全场顿时哄堂大笑,欢乐的气氛一下打破尴尬,把关晓彤从被全员八卦的“险境”中解救出来。

这毕竟还是录制节目,有一个同样广为流传的名场面,在完全是以个人身份出席的场合,贾玲还是义不容辞地救场。

某次记者采访会,其他嘉宾都迟到了,现场只有贾玲一个人。采访停滞,大家都在焦灼中等待。

还好贾玲跳出来卖力热场,引得现场笑声一片。

“都没有问题啊?我已经不火成这样了吗!”

不仅自我调侃“不火”,接着还不惜用“大龄未婚女青年在线征婚”这种梗自损,以换取现场氛围的欢乐。

记者们和贾玲打开了话匣子,采访愉快地进行下去了。

现场的尴尬完全不是贾玲造成的,而且这既不是在表演小品,也不是在录制综艺,贾玲完全没有必要站出来负责。可是她却选择这么做,这完全是出于她个人的友善。

实际上,等她出演完《热辣滚烫》,完成从身到心的蜕变时,她才感慨道,以前自己会在气氛尴尬时跳出来缓解,但现在不会了。

尴尬就让它尴尬吧。

不再阉割自我感受去时刻扮演高能量体,以换取外界氛围的平衡,这对每一个普通女性其实都很重要。

因为不只是女性喜剧人容易陷入这种惯性,很多女性因为有强大的共情能力和照看他人的良善,不自觉就会在社交中承担起这种“情绪保姆”的角色。

和管乐一起,被邓萃雯体谅假高能量的一席话安抚到的,还有侯佩岑。

她在《浪姐》中超级热络活跃,能量感一点不比管乐低。

你能在各种镜头的边角里,看到她通过四肢、五官的夸张动作,每时每刻给周围人提供情绪价值。

印象最深的,是一公曲目、周杰伦的《珊瑚海》出现在大屏幕时,她的反应。

她知道镜头肯定会捕捉她的反应,所以她先给到一个娇嗔的表情。

后又关注到身边管乐欲言又止的神情,直球地体察道:

你想说什么,没关系。

——一起笑。

面对周围的打量,侯佩岑以一种积极、大方的方式给了回应,她可以不这么做,但她就这么自然、得体、周全地做了。

想起来多年前小S评价侯佩岑“假”,说她怎么可以对一个不熟悉的人说“爱你爱你”之类的话。

实际上,所谓的假,就是侯佩岑时刻保持的高能量状态。

假不意味着虚伪,而是侯佩岑在真实基础上,有意夸大自己的表现,去争取让周围人都开心。

这种刻意调动起来的假嗨,虽然委屈自己,却确实能给周围带来好的感受。

侯佩岑之所以能成为某段时间的台湾女神,不仅因为她曾是周杰伦女友,更因为她时刻保持的这种状态总给别人带来鼓舞。

飞轮海说侯佩岑一出现,整个场子就会很活跃,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潘玮柏更是多次表达侯佩岑是他的理想型,因为她超级有亲和力。

而小S虽然假装讨厌侯佩岑,但也不得不服侯佩岑凭借积极温柔的性情,三言两语就把她公婆、老公哄得心神愉悦。

可侯佩岑性格底色也是有灰度的。她曾出过一本讲离别的绘本,是她酝酿很久的一个个人表达。

她说她一直要求自己积极,这是她少有的、向外界表达的悲观想法。

高能量只是侯佩岑的一部分,她总是把保持这一形象视作责任,而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像后来遭受全网抵制的麦琳,很多人都快忘记,在“熏鸡事变”等暴露心理缺陷的事件之前,她扮演的也是一个可爱可亲、善于活跃气氛的高能量女性。

初次出场时,她热情地张罗,让嘉宾彼此亲近,频频从细节处关照他人,根本看不出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虚无。

如果这不是一档需要深度暴露自我的离婚综艺,恐怕也没有人发现她的真实面目。

他们一行人某天去民政局当义工,面对一堆歇斯底里的离婚夫妻,别人都搞不定,只有麦琳展现出稳定的情绪和极高的耐心,最大限度地给到他们能量。

最后其中的离婚妻子在麦琳温暖的话语和拥抱中,竟能卸下应激状态,和节目组聊起她的故事。

可见麦琳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关照别人,对这种状态驾轻就熟。可当她自身状态萎靡,却没能静下来心来,给自己些能量修补自己。

是的,“张罗感”,是一些女性进入婚姻后,努力展现高能量的具体表现。

能干、活泼、热络,是最符合大众期待的已婚女性形象。前阵子的《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卢靖姗也有这种不自觉地强行拉高情绪的表现。

跟着韩庚去公婆家,从进门开始,她就长时间展现出一种非正常状态下的热络。

和家里的每一个人亲切打招呼,从吃饭到饭后游戏一路都很亢奋。

一个细节:当她和韩庚单独相处时,表达好吃是很内敛的。

但是在家族饭局上,她非常刻意地叫了一句妈妈,然后夸张地表演了一出香迷糊了的戏。

还有一个细节是,在她面对爷爷提问不知道怎么回答时,她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求助地望向了韩庚。

卢靖姗的表现能理解,也很常见,这是作为媳妇融入新家庭的努力,是一种有意无意的讨好,与此同时,也是她缓解尴尬的护体衣。

但无论如何,还是替她感到很累。

就像侯佩岑说的,她很羡慕老公能不管外界如何,坚定安然地沉浸自己的事务中。而自己,总是忍不住会跳出来维护外界氛围。

女性在社交中,相较于男性,假高能量的情况要多很多。男性的高能量,更多的时候并不出于对外界需求的回应,不具备一种为他人奉献的自觉性,而往往是出于自我需求。

像e人王鹤棣,在《桃花坞》中的热情就不是时刻向所有人开放的,仅对偏好的个别人展现。

他很喜欢王传君,所以两个人凑一块儿时,状态才很“飞”很癫。

而即便是同行的男性喜剧人,和女性喜剧人的处境也完全不同。

更多时候,高能量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职业需求,他们有明确的上下班意识。

综艺达人杨迪,在常被抨击的早年曾说过几句心里话:如果不是想混口饭吃,他也不想装神弄鬼地搞笑。

“我只混口饭吃而已,你以为哪个想来搞这个嘛,天天带个假发(搞怪),我也不想弄这个”

后来他上离婚综艺,面对吵架夫妻,出于嘉宾职责,他努力暖场,但暖不起来时,他便祈祷“快下班”,才能不再消耗自己救场。

“加油!今天快点完”

能看出来,高能量对于男性喜剧人来讲,不为他人,更多的是出于谋生技术、职责功能,甚至只能划定在作品范围内。

沈腾也是如此。对他来说,喜剧是作品,综艺是工作,而个人人格是独立的,是不需要同步的。

他可以对媒体坦言自己私下的真实状态。比如,并不喜欢上综艺耍宝,面对采访会提前好几天害怕等,而不会强行调动自己以满足外界需求。

郭德纲也忿忿不平地聊过,有人花钱和他吃饭,想要他和台上一样和自己谈笑风生,耍宝幽默。

郭德纲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一去饭局发现这种,就会气到表示:“你走我走?”

周星驰在作品中被怎么玩笑都行,但在现实生活中是严肃的,几乎不苟言笑的。

某次被开玩笑说头发梳过像没梳一样时,他转头立刻黑脸。

参加采访时,他提出很介意徐娇在他说自己帅时笑。要知道徐娇当时只有9岁,一个小孩的童言无忌,却让周星驰较真了。

鲁豫试图想帮忙解释,无关真实颜值问题,只是他喜剧人的形象使然,所以说什么内容都比较容易惹人笑,但周星驰还是很较真。

可见,男性的能量,某种程度上只愿意贡献给他们认同的人事物中,而不可能和女性一样,以惠及他人情绪为出发点带到生活的每个时刻。

女性的这种行为常被冠以各种名目,为大众所认同赞扬,而促使女性主动或被动地,继续保持这种模式。

可是说到底,“假高能量”毕竟是假的,这意味着它是一个看似鲜亮、实则幽深的黑洞,会不断地剥夺我们有限的精力和热情。

你无法满足所有人,不仅因为你的世界永远是越活越大的,也因为当你开始以满足他人为己任,那他人的预期也会不断上升,以至于你最终掏空自己也无法满足。

女性所处的环境,令许多人无意识地优先照顾他人,而留给自己一笔越来越大的情绪负债,很多人一生也没能还上对自己的亏欠。

这是女性迈向主体性必须要突破的关卡,回归自我,正视自己的需求,不再盲目损耗能量。

贾玲转变状态后有个小动作很打动我。

她说现在即便身处尴尬场景也不会跳出来救场了,因为她更想关心这个人——

她指了指自己。

来源:柳飘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