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香椿这家伙又开始在菜市场里张牙舞爪地冒头了。于先生是个香椿的铁杆粉丝,前两天家里人给他弄了半斤回来,炒了个香椿鸡蛋,满屋子飘香。他一高兴,晚饭时一个人就干掉了一大半,盘子都快被他舔干净了。可谁能想到,这顿饭吃完没多久,他就摊上大事了。当天晚上,他冷得直哆嗦,手脚发抖不说,还上吐下泻,折腾得跟演灾难片似的。家里人一看不对劲,赶紧把他送医院。一检查,医生眉头紧锁,说这是食物中毒,肝肾都出了问题,直接被推进了ICU抢救。好在命硬,总算捡了回来。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就一盘香椿炒蛋,咋就差点把人送走了呢?医生给出了答案:罪魁祸首就是香椿里藏着的亚硝酸盐。这玩意儿多了,能让人中毒,于先生就是吃了太多,身体扛不住了。咱老百姓吃饭图个香,哪想到这香味背后还有这么个“定时炸弹”啊?这不禁让人纳闷,香椿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春天吃它到底安不安全?
其实,每年一到这个季节,香椿上市的同时,各种传言也跟着满天飞。有人说它含亚硝酸盐,吃多了会致癌;还有人讲,吃香椿得悠着点,不然容易中毒。于先生的经历摆在这儿,听着确实让人心里发毛。香椿里到底有多少亚硝酸盐?正常吃会不会真有那么大风险?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这件事儿。
宁波那边有个食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专门研究过这档子事。他们从市场上买了8批次新鲜香椿,测了下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咋样?每公斤香椿里,亚硝酸盐在180到560毫克之间晃悠。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多?咱再看看国家标准咋定的。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肉制品里允许加亚硝酸盐,残留量最高也就30到70毫克每公斤。拿这个一比,香椿里的含量高得不是一星半点,简直是“超标大户”。
研究还没完,他们又试了试不同做法对亚硝酸盐的影响。把香椿洗干净焯水两分钟,亚硝酸盐能去掉九成以上,基本就安全了。可要是直接炒,含量还剩77.4到166毫克每公斤;凉拌放15分钟,138.9到190.9毫克每公斤;腌起来更夸张,300毫克每公斤往上跑。除了焯水,其他法子都没能把亚硝酸盐降到让人放心的地步。于先生那盘香椿炒蛋,估计没焯水,直接下锅,亚硝酸盐超标太多,身体自然吃不消。
这下你明白了,香椿不是不能吃,但得讲究个吃法。焯水两分钟,简单又实用,亚硝酸盐跑得一干二净,吃着才踏实。别嫌麻烦,这可是救命的小妙招。于先生要早知道这招,也不至于在ICU里走一遭了。
说到这儿,咱再聊聊别的蔬菜。平时菜篮子里常见的那些绿色家伙,真有传言说的那么“毒”吗?网上总有些说法,吓得人都不敢下筷子了。比如蕨菜,有人说它被国际癌症机构列为2B类致癌物,里面有个叫原蕨苷的东西是3类致癌物。一听“癌症”俩字,谁不心里打鼓啊?可实际上,2B类是说对动物有致癌性,对人还证据不够;3类就更不用慌了,连动物实验都没啥说服力。科学家拿小鼠试过,人家吃了蕨菜还能活7个月。换成人,得连吃20到30年才可能有点风险。你说谁家能顿顿吃蕨菜吃30年?除非把这当饭吃,不然纯属瞎操心。
还有折耳根,也叫鱼腥草,网上传它含马兜铃酸,吃多了会致癌。这话听着挺唬人,可查清楚才知道,折耳根里是马兜铃内酰胺,跟马兜铃酸压根不是一回事儿。打个比方,一个是老虎,一个是兔子,风马牛不相及。爱吃折耳根的,放心啃吧,没那风险。
红凤菜也躺枪了,说它有啥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伤肝还致癌。这东西确实有点肝毒性,但致癌的证据压根没有。日常吃的那点量,跟油炸烧烤产生的毒素比起来,九牛一毛罢了。怕毒?大火炒熟,毒性早跑光了。
这些蔬菜的“致癌”传言,细究起来都站不住脚。可真有几样菜,得多留个心眼。腌制菜就是个典型。《BMC医学》有研究讲,每周吃4天以上咸菜的人,消化道癌症死亡风险高13%,食管癌更高,45%。这不光是吓唬人,腌菜里亚硝酸盐多,胃黏膜受刺激,时间长了真容易出问题。于先生中毒的事儿,跟这有点像,都是亚硝酸盐惹的祸。
烫菜也得说说。菜端上来热气腾腾,65度以上就别急着吃。口腔和食道黏膜娇贵得很,高温一烫,伤口?攒多了,慢性炎症就来了,食管癌风险自然上升。咱吃菜图个舒服,可别烫出毛病。
隔夜菜呢?放一晚上,亚硝酸盐含量蹭蹭涨。偶尔吃一顿没啥大事,可老吃就不妙了,消化道癌症盯着你。剩菜别舍不得扔,吃不完就倒了吧,健康比省钱值钱。
还有高油温炒菜,油冒烟了才下锅,油烟里藏着不少坏东西。致癌物含量高不说,吸多了还伤肺。聪明人热锅冷油,炒出来香还不害人。
你看,蔬菜这东西,健康归健康,可吃法不对,真能给自己挖坑。亚硝酸盐听着吓人,其实它还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呢。只要控制好量,别贪嘴,身体扛得住。于先生这回算是吃了教训,咱可得学聪明点。
说到这儿,想问问大家,家里炒香椿都咋弄的?焯水两分钟这招,你试过没?别小看这点功夫,可能就差在这儿了。咱中国人讲究个“吃好喝好”,可安全也得放第一位。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一盘菜,跟于先生一样在医院里“旅游”一圈吧。
眼下正是香椿当季的时候,菜市场里摆得满满当当。价格不贵,味道鲜美,难怪人人都爱。可这事儿一出,估计不少人得掂量掂量了。香椿好吃归好吃,但得悠着点,吃之前多一道工序,图个安心。于先生这回算是给咱敲了个警钟,健康这东西,马虎不得。
再往大了说,中国人爱吃蔬菜,这习惯多好啊。国际上老有人觉得咱饮食文化简单,可你看,单是香椿这一个小菜,就能研究出这么多门道。宁波那帮研究人员,不就挺给力吗?把香椿的亚硝酸盐含量测得清清楚楚,还告诉咱咋吃安全。这不光是科学,也是对老百姓生活的关心。咱国家的食品安全研究,越做越细,成果摆在这儿,让人心里有底。
现在于先生出院没几天,听说已经能下地走动了。家里人估计是吓得不轻,香椿暂时是别想上桌了。可这事儿过去,日子还得过。春天还长着呢,菜市场里新鲜玩意儿多的是。吃香椿也好,尝别的也罢,记住焯水这招,别再让亚硝酸盐钻了空子。你说呢,吃东西这事儿,是不是得多个心眼儿?下回买菜,你会咋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