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教室灯火通明,高三生自愿放弃懒觉,他们为啥如此拼命?
更新于:2025-04-15 20:26:34

周末的教室里,课桌摆得整整齐齐,阳光从窗户斜斜地洒进来,照在几个埋头写作业的学生脸上。谁能想到,这群高中生竟然是自愿放弃睡懒觉的机会,跑来学校补习功课的呢?不是家长逼的,也不是老师拽来的,他们自己选的路,硬是咬着牙也要走下去。这场景,搁在十年前,估计没人信,可如今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不少学校里。

走进一间高三教室,空气里满是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小李同学,平时看着挺爱笑的一个男孩,这会儿正皱着眉头啃一道数学题。问他为啥不回家睡个大觉,他咧嘴一笑,答得挺实在:睡是舒服,可睡多了脑子就跟生锈似的,啥也记不住。高考倒计时牌挂在黑板旁边,红色的数字一天天变小,提醒着每个人时间不等人。小李说,他不是不累,是怕那种浑浑噩噩的日子更累。想想也是,三年苦读换来的分数,可能决定未来三十年的路,哪个更重,年轻人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不只是小李一个人的想法。隔壁班的小张,家境一般,爸妈都是普通工人,没钱请家教,更别提什么补课班了。可他周末照样早早到校,带上几本参考书,一个人啃到天黑。他说,学校教室免费,老师偶尔还过来答疑,这机会不用白不用。搁家里,手机一刷就一下午过去了,啥也没干成。小张这话说得直白,却戳中了不少学生的痛点。谁不想周末窝在被窝里追剧打游戏?可真到了高三,很多人发现,偷懒的代价远比熬夜做题来得沉重。

再说说家长那边。其实,不少爸妈嘴上喊着心疼孩子,背地里却忙着盘算周末怎么补课。家住城里的王阿姨就是这样。她女儿成绩中等,平时挺用功,可王阿姨总觉得不够。她说,现在不拼,上了大学就晚了。于是,周末她给女儿报了个一对一辅导班,一个小时好几百块钱。问她为啥这么舍得花钱,她叹口气说,别的家长都在补,谁不补谁吃亏。这话听着耳熟,像是小时候村里人比着盖房子,你家盖两层,隔壁就得盖三层,生怕落了下风。

学校这边,也不是没动静。教育部前几年就发文,说要给学生减负,周末得好好休息。可现实呢?减负喊得响,执行起来难。有些学校明面上放假,暗地里组织补课;有些老师课堂上讲得马马虎虎,课后补习班倒是开得热火朝天。据统计,全国高中生补课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光是一个省会城市,补课机构的广告就能铺满整条街。这数字听着吓人,可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焦虑和无奈。

小赵这话,乍听有点逗,可细想还真有道理。学习这东西,就像种庄稼,春天不撒种,秋天哪来的收成?那些周末泡在教室里的学生,心里都揣着个小算盘。他们知道,高考不是比谁天赋高,是比谁能沉下心,比谁跑得稳。数据也这么说: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近几年高考成绩前10%的学生,平均每天学习时间比普通学生多2到3小时。这多出来的时间,很多就来自周末的教室。

教室外,操场上偶尔有几只麻雀飞过,叽叽喳喳叫得挺欢。教室里,学生们低头写字,偶尔抬头看看黑板上的倒计时牌。时间一秒一秒过去,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这些周末泡在学校的学生,像是田里埋头干活的农人,汗水滴在土里,谁也不知道最后能收多少粮食。可他们还是选择低下头,一锄头一锄头地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