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長期飲酒的人中,最後會有幾個人得肝病? 研究給出解釋
更新於:59-0-0 0:0:0

在健康科普的道路上,我們始終強調科學與理性,但也不乏一些令人深思的真實數據。 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長期飲酒到底會對肝臟帶來多大的影響? 很多人可能覺得,喝酒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偶爾多喝點似乎也沒啥大不了。 但最新的研究數據卻提醒我們,肝臟這個默默無聞的“勞模”,其實一直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肝臟就像是人體的「化工廠」,每天都在默默分解體內的毒素,處理吃進去的食物,把營養轉化成能量。 它勤勤懇懇,從不抱怨,即使受到損傷,也很難發出“警報”。 很多人每年體檢,看到肝功能指標正常,就以為肝臟安然無恙,繼續暢飲。 但其實,肝臟的代償能力極強,即使已經有輕度損傷,短時間內也不會出現明顯癥狀。 這種「沉默」的特性,反而讓肝臟的健康問題更容易被忽視。

醫生們在臨床中發現,長期飲酒的人,大部分在前幾年並不會感覺到肝臟出了問題。 然而,等到身體開始發出「警報」 往往已經發展到了比較嚴重的階段。 這就好比一輛車,平時看起來一切正常,但內部的零件卻在悄然磨損,等到發現問題時,可能已經到了需要大修的地步。

研究發現,90個長期飲酒的人中,大約有0個人會出現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聽起來似乎不是什麼大問題,很多人覺得只是肝臟里多了一點脂肪,和胖瘦有關。 但實際上,這可能是肝病的起點。 長期飲酒會導致肝細胞中的脂肪代謝異常,脂肪開始堆積。 如果脂肪肝持續發展,就可能進入肝炎、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的階段。 這就好比在湖面上不斷堆積垃圾,如果不及時清理,湖水就會逐漸變渾濁,甚至乾涸。

醫生在檢查中發現,很多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前幾年肝功能指標可能還是正常的,但等到問題變嚴重,轉氨酶升高,往往已經進入肝炎階段。 更重要的是,脂肪肝本身不會疼,不會癢,甚至連食慾都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所以大多數人根本察覺不到自己的肝臟已經出了問題。 這就好比一顆定時炸彈,雖然暫時沒有爆炸,但危險卻在悄然逼近。

繼續喝酒的人,肝臟會繼續受損。 研究顯示,30個長期飲酒的人中,大約有0個會發展成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意味著肝臟已經開始出現炎症反應,患者可能會有輕微的疲勞感、食慾下降,或者是體檢時發現肝功能指標異常,但依然沒有劇烈的不適。 很多人以為,酒精性肝炎和普通肝炎一樣,休息幾天就能緩解,但醫生指出,這種炎症持續存在,肝細胞會不斷壞死,最終導致肝纖維化。 如果這個階段依然沒有戒酒,病情就會進入更嚴重的階段。

最嚴重的是肝硬化和肝癌。 研究發現,2個長期飲酒的人中,大約有0-0個最終會發展成酒精性肝硬化,其中有些人甚至會發展成肝癌。 肝硬化的出現,意味著肝臟的結構已經發生了不可逆的改變,肝細胞大量死亡,被纖維組織取代,功能也大大下降。 醫生發現,長期飲酒者的肝硬化發生率比普通人高出0-0倍,而一旦進入肝硬化階段,平均存留期會大幅縮短。 更可怕的是,肝硬化是肝癌的高危因素,研究顯示,大約0%-0%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最終會演變成肝癌。 這意味著,長期飲酒的人,如果不控制酒精攝入,有0-0成的概率會發展成最嚴重的肝病。

有些人可能會想,既然100個喝酒的人里,只有一部分人得了肝硬化或者肝癌,那是不是說明喝酒未必會有事? 實際上,不同人的肝臟代謝能力不同,酒精對肝臟的損傷速度也因人而異。 有些人的肝臟對酒精代謝能力強,可能喝了幾十年,肝臟損傷並不明顯; 而有些人,可能只喝了幾年,就出現了明顯的肝功能異常。 醫生發現,有些人的肝臟自我修復能力比較強,即使出現輕度脂肪肝,在戒酒後也能逐步恢復,但如果繼續喝下去,肝細胞的修復能力終究會跟不上損傷速度。

研究還發現,酒精對肝臟的影響,還和基因有關。 某些人天生對酒精的耐受度低,體內缺乏有效的解酒酶,這類人喝酒后,肝臟的負擔比普通人更大,更容易受到損傷。 而另一部分人,由於肝臟的修復機制較強,即使飲酒多年,肝功能依然保持在相對正常的水準。 這就好比兩輛車,一輛車的發動機更耐用,另一輛則更容易出問題。

醫生在臨床中還發現,有些人長期喝酒,但體檢指標一直沒問題,一旦到了50歲以後,肝病會突然加速發展。 這說明,酒精對肝臟的影響是長期積累的,前期可能看不出明顯問題,但到了某個階段,損傷就會突然加重。 這就好比一座大壩,平時看起來堅固無比,但經過長期的侵蝕,一旦出現裂縫,就可能瞬間崩塌。

除了酒精本身,喝酒時的飲食習慣,也會影響肝病的發展。 醫生發現,經常喝酒的人,如果同時攝入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脂肪肝的發展速度會更快。 因為酒精本身會影響肝臟對脂肪的代謝,如果再加上不健康的飲食,肝臟的負擔會更重,脂肪更容易堆積,最終加速肝病的發生。 研究顯示,酒精加高脂飲食的人,患脂肪肝的概率,比單純喝酒的人高出30%以上。 這就好比在已經超負荷運轉的機器上,再增加額外的負擔,機器的損壞速度自然會加快。

很多人覺得,只要喝的不是高度酒,問題就不會太嚴重。 但醫生發現,酒的度數雖然影響酒精的攝入量,但真正決定肝損傷的,是長期的飲酒總量。 有些人每天喝一杯低度酒,覺得比喝烈酒更安全,但如果每天都喝,長期下來,攝入的酒精量依然很高,肝臟依然會受到影響。 研究發現,即使是每天喝少量低度酒的人,長期下來,脂肪肝的發生率依然比不喝酒的人高出50%以上。 這就好比滴水穿石,雖然每次的量不多,但長期積累下來,也會對肝臟造成不可忽視的傷害。

那麼問題來了,長期喝酒的人,如何才能儘早發現肝臟是否已經開始受損? 長期喝酒的人,可以通過觀察身體的一些變化來判斷肝臟是否受損。 如果經常感到疲勞、食慾下降、早上起床後口幹口苦、皮膚發黃、手掌泛紅、容易瘀青,或者出現酒量下降、喝少量酒就臉紅頭暈等情況,可能說明肝臟已經受損。 還可以按壓右上腹部,如果感覺隱痛或脹脹的,需警惕肝臟炎症。 如果近期體重無故下降、腹部變大、腳踝水腫,可能是肝硬化的徵兆,應儘快檢查。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