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日夜不停地为身体各个器官输送血液和氧气。然而,这台“发动机”也会出现故障,其中慢性心衰和突发心梗就是两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很多人都知道突发心梗凶险万分,但可能不太清楚,慢性心衰其实更像一个“沉默的杀手”,而且比突发心梗更难逆转,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突发心梗:心脏的“急性地震”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突发心梗。突发心梗就像是心脏遭遇了一场“地震”,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迅速坏死。这就好比一条输送燃料的管道突然被堵住,发动机的部分零件因为得不到燃料供应而瞬间停止工作。虽然突发心梗来势汹汹,但只要救治及时,通过溶栓、支架植入等方法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部分坏死边缘的心肌细胞还有可能恢复功能,就像给“受损零件”及时补充了燃料,发动机有可能重新正常运转。
二、慢性心衰:心脏的“缓慢生锈”
慢性心衰则更像是心脏的“生锈”过程。它往往是由多种心血管疾病长期发展而来,比如长期的高血压、冠心病等。在这个过程中,心脏就像一台长期超负荷运转的发动机,不断地承受着过大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脏的肌肉逐渐变得肥厚、僵硬,就像金属生锈一样,心脏的功能也会逐渐下降。
慢性心衰时,心脏的泵血能力减弱,无法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身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会启动一系列代偿机制。比如,心脏会加快跳动,增加每次泵血的量,就像一个人为了完成任务不断加班加点。但这些代偿机制只是暂时的,长期下来,心脏会更加疲惫,功能进一步恶化。而且,慢性心衰还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涉及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细胞代谢等多个方面。这些变化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心脏功能越来越差。
与突发心梗不同,慢性心衰的病变是逐渐累积的,心肌细胞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就像生锈的金属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光泽和强度一样,受损的心肌细胞也很难完全恢复正常功能。即使通过治疗,也只能缓解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而无法从根本上逆转心脏的功能损害。
此外,慢性心衰患者的身体长期处于一种代偿状态,各个器官都已经适应了这种异常的状态。一旦开始治疗,试图打破这种代偿平衡,身体可能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反应。而且,慢性心衰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这些疾病会相互影响,进一步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三、守护心脏健康,从科学防治开始
虽然慢性心衰比突发心梗更难逆转,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及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近期,第二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上海召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新立教授在会上分享了关于创新中药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成果。
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化治疗西药联合芪苈强心能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22%,包括降低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和心血管死亡风险17%,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这一成果不仅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自然·医学》上,还得到了多部心衰权威指南的推荐,成为首个获得I/A类推荐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临床硬终点和中间终点的专利中药。此外,李新立教授指出,芪苈强心的临床价值不仅在于降低死亡率,更通过减少再住院次数和缩短住院时间,显著减轻医疗负担。
心脏健康关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慢性心衰虽可怕,但并非不可防控。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心呵护心脏,让这颗“生命发动机”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陪伴我们走过漫长而美好的人生旅程。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