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幸福快乐,一生顺遂。可很多人误以为,快乐是需要金钱、地位才能换来的。可对孩子们来说,快乐其实很简单。
心理学家认为:在小孩的世界中,决定他命运雏形的关键人物是母亲。良好的母子关系,是小孩过上幸福人生的基础。
而良好母子关系的维持,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母亲对孩子的肯定和赞美,这将成为孩子自信心和幸福感的来源,未来的人生过得也会更加一帆风顺。
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母亲,是决定孩子命运的雏形这一说法,其实可以从儿童心理学的教育去解释——
母亲早期的养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个性发育
著名的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认为,孩子在幼小的时候,特别是婴儿期,抚育者(主要是母亲)的养育方式十分关键。
如果母亲能够按照婴儿自身的特点去及时回应孩子、满足他们的生理及情感需求,给予孩子充分的温暖和爱,那么有助于婴儿发展出真实的自我,未来的人生幸福感更强。
反之,若母亲总是忽视孩子的需要,情感上漠视小孩的存在,例如孩子因为挨饿、受冻或者害怕时哭泣,需要母亲的呵护和安慰,可母亲却对此视而不见,这将会导致母子之间难以形成亲密的依恋关系,孩子的个性发育也可能受到影响。
母亲的肯定和赞美,是孩子的精神依托
研究发现,一个孩子健康心态的养成,至少需要得到五千次以上的肯定。
特别是在孩子成长的早期,自我概念还没能建立起来的时候,母亲的肯定和赞美,将成为孩子的精神依托,在母亲的一声声鼓励中,孩子能够学会自信、自尊和自爱。
从小没被母亲肯定过的小孩,他们的个性发育可能也会受到阻碍,精神世界将变得贫瘠,未来的人生发展也会受限。
从小没有被母亲肯定过的小孩,容易出现性格缺陷1、自卑
这是最为典型的性格缺陷。
自卑感最早的出现是从人刚出生时就会出现的,由于幼儿的能力有限,面对陌生的环境,强壮的成年人,他们显得软弱无力,因此开始畏惧自卑。但随着慢慢长大,能力变得强大,孩子的自卑感也会慢慢消失。
不过有一类小孩,他们从小没有被母亲肯定过,甚至经常被母亲贬低或者无视,孩子的自我意识将一直难以长大,而且大人每一次的打击和否定,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自卑的种子,让他们未来对个人的能力和存在价值表示否定。
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或者经历挫折和失败以后,小孩的自卑心理就会作祟,变得越来越怀疑自己,出现习得性无助,将来再遇上类似的事情,不敢勇敢去尝试,进而错过无数个好时机。
2、焦虑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经针对1511名儿童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针对儿童的四大暴力行为(情感虐待、X虐待、身体虐待和情感忽视)中,后者引起儿童抑郁、焦虑的可能性最高。
而一个没得到肯定的小孩,他们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父母的情感无视。面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父母没有任何表示,这些都会导致小孩日后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感,甚至出现“存在性焦虑”。
从心理学上来解释这一名词,指的就是当父母经常用冷漠或者敷衍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时,小孩就会容易否定自我价值,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进而变得焦虑起来。
可怕的事情是:这种焦虑感可能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小孩一辈子都难有真正的安全感,未来在事业和情感中,只要别人没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给自己足够的爱,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抑郁不安。
3、个性孤僻
有人说过,“社恐”的本质其实是从内心深处害怕直面最真实的自己。因此,他们往往会自我贬低,害怕处理社交关系,经常缩在自己的壳里,不跟外界交流。
而一个从小缺少母亲肯定的小孩,其个人价值没有得到认同,他们往往就活在别人的眼中,容易被外界的评价左右,不敢正视内心的真正需求,内心的道德羞耻感也会太重。
正是如此,所以导致孩子们在社交中屡次三番的碰壁,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小孩的个性也会变得愈发孤僻。
值得警惕的是:虽然轻微的社交恐惧对个人影响不大,但是想在社会上生存,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跟人打交道,如果孩子的个性过分孤僻,对工作和生活都会造成影响。
所以父母还是要经常关注孩子的社交状况,让他们学会正常的社交能力,学着融入集体。
总而言之,母亲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物,父母要学会多肯定和鼓励孩子。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