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朝明明存在,外国人就是不承认,一个虚构的亚特兰蒂斯外国人却深信不疑?
更新于:2025-04-03 08:43:43
甲骨文的发现,中国的信史时代被重新定义为从商朝开始,大概 3700 年左右,什么是信史时代?就是可以相信的历史。

4000 多年前,地球温度突变,温度上升,导致很多冰川融化,进而引发全球河流泛滥,三皇五帝的时代以一场大洪水宣告终结。

当时中原部落是一片汪洋,和其他民族不一样的是,在中国的传说里,我们最后不是被神给救了,而是自己治理了洪水。领头的这个人叫做禹,也叫大禹,这也是另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大禹治水。此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劳模,老婆孩子全都当不存在,一心一意地和洪水较劲。

《史记·夏本纪》里面说他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整整十三年,不仅是不回家看春晚,就连经过家门,都不进去,说实话,这种事我自叹不如,做不到。但辛苦奋斗是有回报的,公元前 2070 年,因为治水有功,五十三岁的大禹正式从五帝的最后一位帝王舜的手里接过权杖,成了中原新的统治者。

因为他曾经被封为夏伯,所以他的王朝就以夏命名,都城在安邑,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夏县,前有开启三皇时代的华胥氏,后有终结五帝时代的夏王朝,于是华夏的称呼正式形成。

中原劳模大禹同志继位之后,把天下划为九块,称作九州,他干这事应该是驾轻就熟,想想当年连蜜月都没过完就撒丫子出去到处跑,各地山川地理是什么模样,那他是了如指掌。这九个州的名字甚至一直到今天还在用,比如扬州、徐州,位置基本也不会太离谱,当然,管辖的范围肯定是不一样了。

按照《左传》的说法,接下来的事情是大禹用各州贡献上来的青铜铸造了九个大鼎,上面分别刻有每一个州的地理地形风土人情。鼎这东西,我们读古书的时候经常看到,其实开始的时候,就是俺们的饭锅,煮肉喝汤,一家老小都用这玩意,后来才发展到祭祀、陪葬等多种用途,可以说和我们祖宗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不过大禹的这九个鼎,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饭桶了,品味那是相当地高,他们是王权的象征,久而久之,也成了中国人心中的镇国之宝,以后的一些成语,比如「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等等都出于此,可是,非常让人遗憾的是,这九个宝贝在秦朝之后就神秘地消失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细究起来,主流历史界对这事儿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秦始皇最终得到了这九个鼎,他把它们和自己一起埋在秦陵里面,就是给他陪葬了,这个说法等到技术条件允许,可以挖掘秦始皇那个大坟的时候自然就会揭晓;第二个说法是被融化了,制成了兵器,这个没有任何史书支持,但在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确实是一种可能性;第三个说法最石破天惊,那就是九鼎从来就没存在过,换句话说,这事儿大禹同学没干过,持这种说法的人也不少,他们主要握着两个重要的论据,一是最早出现九鼎记录的是《左传》,而这本书是春秋末期才有的,较早一点的文献,比如主要记录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尚书》却只字未提九鼎的事儿;二是大禹所在的 4000 年前,青铜冶炼技术不可能在鼎上刻什么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就算刻一只鸟,那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真相如何,你可以有自己的结论,额外说一句的是,到了 2006 年的时候,根据古文献的描述,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制了这九个鼎,现在每天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里面展出,你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瞅两眼。

复原的鼎(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禹建立夏王朝之后的十五年,他死了。在他去世前,他也仿照尧舜那样,把位置禅让给一个叫伯益的家伙,但也不知道是他有意为之,还是疏忽了,他只给了伯益位置,却放任他自己的亲儿子启拉帮结派,加强权力。

结果他死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残酷斗争,启登上了王位。等到启死了,他又传给了自己的亲儿子,就这样,从大禹的夏王朝开始,一直到 1912 年孙中山就任大总统为止,中国政权的交接方式就变成了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在那之前,虽然说都是黄帝的后裔担任君主,但大家还是很谦虚的,实行推举和禅让,并不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世袭制度。

夏王朝一共传了十四代,存在了大概 470 年左右,中间经历了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等事件,控制的区域基本就是前面说过的中原地区,不过其势力范围应该到了长江流域,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

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叫履癸,后来人都叫他夏桀,桀就是残暴的意思。

《史记》上说他「手搏豺狼,足追四马」,也就是力气大,跑得快。不过这位天赋极佳的同学一点正事也不干,还非常残暴凶狠地对待老百姓,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就诅咒他,说让他早点死,他听了之后轻蔑地一笑,说我是谁?俺就是天上的太阳啊,太阳不死,我怎么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