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温州都市报
温都讯 12岁女孩小媛(化名)被腹痛折磨了半年多,CT检查结果显示是阑尾粪石惹的祸。
小媛是台州玉环人,腹痛一直折磨着她,甚至夜里睡着也会痛醒,在玉环当地医院住院1周,用了各种治疗手段,但腹痛仍然没有消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她的妈妈带她来到温医大附二院看病。医生结合小媛的病史、查体和既往的检查,进行了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阑尾管径增粗并粪石滞留,判断是阑尾炎。考虑到小媛年龄尚小,需要保留阑尾。
该院儿童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闫秀梅介绍,阑尾粪石是指阑尾腔内积存的长时间无法排出的食物残渣或异物,经过长时间沉积和矿物化后,形成的类似于石头般的坚硬物质。研究发现儿童慢性腹痛的发生与阑尾相关疾病密切相关,如慢性阑尾炎、阑尾粪石梗阻等。
闫秀梅认为,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能解决小媛的问题。经过准备,小媛于住院第2天在内镜下顺利取出了阑尾粪石,术后2天就出院了。
关于阑尾粪石的形成原因,记者了解到,长期便秘或者进食后短时间内进行如跳绳、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都有可能导致肠内容物掉入到阑尾腔内,从而形成阑尾粪石。医生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燕麦、全谷物、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肠蠕动。注意荤素搭配,不要暴饮暴食,更不能狼吞虎咽。注意饮食卫生,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避免过量或者空腹食用容易产生粪石的食物。如柿子、山楂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容易使食物凝结成团;竹笋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素,难以被人体消化。有长期便秘、偏食、消化不良、久坐不动的人,应警惕粪石的形成。建议多喝水、饮食均衡、多运动,促进胃肠道蠕动。■温都记者 王春霞 通讯员 叶游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