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张昭受孙策托孤大任,且性格刚烈,为什么曹操南下时要提出投降?
更新于:2025-04-07 08:54:01

因为孙策当年遗命,其实就是投降……只不过是要找个合适的机会而已。

孙策的遗言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吴历》中的,孙策托孤张昭,历史上,孙策托孤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张昭,说还授予他“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的巨大权力,还说“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结合上下文,这边“自取”的意思就是,张昭如果觉得孙权不行,守不住这份基业,可以自己决定,把公司卖了,去别人那当官也可以。

《吴历》: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本来孙策对孙权也没抱太大希望,《三国志·吴书》里面写得更清楚,孙策的遗命就是,让张昭等人好好辅佐孙权,“以观成败”,这边有个“等”字,说明孙策是当众讲得,大家把这份基业守到北方的胜利者出现就行了。

到赤壁之战,成败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曹操不但统一了北方,连荆州都拿下来了,按照孙策的遗命,就应该投降了,把公司卖个好价钱。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创甚,请张昭谓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

为啥孙策对孙权这么没信心呢?

因为孙策太年轻了,他遇刺身亡的时候才二十六岁,他自己又有儿子,他这个年纪,是不会去培养自己弟弟做接班人的,正常来说,他起码还能再奋斗个十几二十年,应该是去培养自己儿子当接班人的。

孙权接班前,职位仅仅是阳羡县长,代理奉义校尉,没错,孙权只是一个县令,他凭啥去号令诸将?孙策自己都不是皇帝,他只是讨逆将军、会稽太守,跟手下是没有君臣名分的,效忠孙策,那是因为孙策的个人魅力,孙策死后,他们为什么要效忠孙权?

张昭根据孙策的遗命提出自己的建议,也没什么问题,对张昭自己来说,他本来就是徐州名士,是北方士人圈子里面的,即使不考虑主降的功劳,曹老板也会给他一个不低的官位,虽然比不上在江东二把手的地位,但曹老板那边是汉家正统啊,去中央当官,也算光宗耀祖了。

《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

所以,无论于公于私,张昭提出投降都是很合理的,本来按照以往三次统一的经验:秦并天下、刘邦建立西汉、刘秀建立东汉,曹老板统一北方后,基本就可以宣告胜利了,垂死挣扎没必要。

而且,张昭仅仅是主降而已,孙权下定决心抗曹后,张昭也没有再反对,更没有捣乱。赤壁之战期间,江东集团上下一心,没人真的去降曹,这点,张昭也是居功至伟的,如果他出于立场问题要捣乱,孙权是不会这么轻易把整个江东拧成一股绳的。后面张昭还带兵去打了当涂,虽然没打下来,不过这只是能力问题,孙权自己也没打下合肥,但从态度上讲,张昭也算是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对孙权的支持。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汉纪五十七·孝献皇帝庚》:十二月,孙权自将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