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发布一天后迅速出现OpenManus、OWL 等复刻项目,怎么做到的?
更新于:2025-03-24 11:43:55

我最近也在玩 OpenManus(还在更新浏览器中。。。)

在这段时间闲着无聊,浅浅看了一下 OpenManus 的项目,原本想着既然是一两天就出圈的作品,应该不会很复杂吧。看完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OpenManus 的项目并不算非常复杂,但是绝对不可能是完全从零,没有积累的情况下在一两天之内开发完成。

项目完成度太高了,再加上系统完整度测试,每一个函数都有 pydoc 注释,非常严谨优美的层次化设计模式,完整的 pre-commit hook,再加上作者 meta 员工的身份,我合理猜测,作者团队有做 agent 的背景,尤其是做 prompt engineering 的背景。

下面这个文件夹里面的代码味道太足了。。。

而且这个项目的设计模式和逻辑自洽度太高了,就算有大模型进行代码生成加速,逻辑层面的自洽是需要不断通过测试去迭代的。测试的时间开销一般是开发的 1 - 2 倍左右。

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开发者团队拿了之前积累的模块化的子项目拼凑出了 OpenManus,或者本来就写了一个这样的 browser agent,只是拿 OpenManus 改了一个名字。

最后这话不知当不当讲,OpenManus 团队的营销能力和代码能力一样一流,24 小时就 10000 star 了,见证历史了。大部分项目一年的 star 连它的零头都没有。无论如何,还是恭喜 OpenManus 在 Agent 时代于开源社区先拔得头筹。

善意吐槽一句,这什么超级下崽器,怎么给我下载一堆浏览器相关的组件,哥们电脑上有 firefox 啊啊啊,强迫症要犯了

让 OpenManus 帮我总结 Fish Audio 的使用指南

得到的结果

问了四个问题消耗的 token